“此时的你们,作为新百年中大第一批学子,正站在历史的新起点上,身处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人工智能的浪潮、气候变化的挑战、社会治理的难题,都亟待你们新一代的智慧与力量去应对和解答。”
9月7日,中山大学2025年开学典礼暨“大学第一课”在该校广州校区南校园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校长高松以《日新以致远 做有为中大人》为题向该校2万余名本科新生和研究生新生作开学讲话,寄语新生。
开学典礼现场。张朗瑞 摄
?
今年是中山大学迈向新百年的第一年。如何做有为中大人?高松留下这道思考题,也分享了他的建议:
一是要心怀“国之大者”,博学报国。希望同学们能以高兆兰、谢志光、夏书章等中大人为榜样,博学审问,将“为社会福,为邦家光”的信念,化作克服一切艰难险阻的动力和逐梦前行的底气,做有为中大人。
二是要兼听而包容,审慎明辨。真正的学问,源于对知识的敬畏;真正的成长,源于对自我的超越。希望同学们面对海量信息时,审慎明辨,不要轻信盲从;遇到观点交锋时,尊重异见,不要排斥抗拒;获得成绩时,感恩朋辈互助,不要归功于一己之能。
三是要勇于走在前沿,笃行致远。中山先生曾言:“夫天下之事,不患不能行,而患无行之人。”学习和思考很重要,但最终要付诸行动,实现知行合一。中大人的行动力,是资源匮乏时自建天文台的魄力,是战火中维系科学火种的勇气,更是今日以科技强国为使命的笃行。
高松校长寄语新生。黄润轩 摄
?
“一代中大人,有一代中大人要做的大事。”高松希望,同学们未来无论是在实验室攻坚克难时,在做田野调查时,还是在国际舞台发出中国声音时,都能不断提升自身学习力、思想力、行动力,最终形成真正的创造力,坚定不移地走在时代的前沿,做有为中大人的传承者与践行者。
典礼上,世界顶级数学家、中山大学香港高等研究院教授张益唐分享了三种“美”。他说,三种“美”分别为大学之美、科学之美和生命之美。大学之美,美在师生共同把“已知”翻译成“未知”,再把“未知”变成下一代学子新的“已知”;科学之美,在于它始于好奇,终于人类的福祉,把未知变成国家急需,把人类共同难题再向前推进一页;生命之美,在于多元,在于波动不会消失,在于相信“我很特别,而且会越变越好”时,就拥有了终身成长的动力和能力。
张益唐还向新生表达了最真挚的祝福与期望:“我希望你们能多向真理提问,允许自己为‘无用’的科学问题着迷,能看见自己生命的独特纹理,也看见持续生长的无限可能,心有所向,学以成人。”
张益唐教授发言。黄润轩 摄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