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赵广立
最近,中源协和细胞基因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源协和)副董事长、CEO王洪琦博士参加了一场校友聚会。
他参加的是李政道百岁诞辰纪念活动。来参会的都是曾于1979至1989年间经由李政道先生发起的中美联合招考研究生项目赴美深造的校友。王洪琦1988年经由吴瑞教授等人发起的中美生物化学联合招生项目(CUSBEA)前往美国普渡大学攻读生物化学博士学位,毕业后即投身于生命健康产业领域。由于参会校友大部分在科研界,这让他此行感慨良多。
“在我职业生涯早期,我是一个更关注技术细节的管理者;但现在我的管理风格,则更多是在生命科学产业大方向上保持敏锐‘嗅觉’。”近日,王洪琦接受《中国科学报》专访表示,生命健康产业定然离不开创新,但掌舵一家身处生命科学前沿的企业,不能只讲“创新故事”,还须在锚定前沿技术方向的同时踏实做好产业落地,实现社会价值。
这一理念,是王洪琦长年从事前沿生物技术向产业转化的经验之谈。这些经验,正带领中源协和成为一家有底气绘制创新蓝图的生命科技企业。
中源协和副董事长、CEO王洪琦博士
?
中源协和的“创新蓝图”
在王洪琦眼中,2025年称得上是“细胞治疗元年”。除细胞治疗产业已在全球范围迎来快速发展这一背景外,还有两件事让他信心倍增。
一是去年底、今年初,中美两国相继批准了首个间充质干/基质细胞产品上市。这被视为是干细胞治疗从技术时代迈向产品时代的关键里程碑。
二是海南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示范区作为我国“医疗特区”,自2025年2月1日起提出要在先行区内开展细胞治疗、基因治疗、组织工程等生物医学新技术临床研究、转化应用及其监督管理活动,加速细胞医疗等技术落地。
前沿的细胞技术加速从实验室走向临床,正是王洪琦多年来所期盼的。他告诉记者,中源协和的“创新蓝图”正是围绕着细胞治疗技术展开。
目前中源协和在多年细胞存储和科研试剂产品服务等业务的基础上,依托国家干细胞工程产品产业化基地、国家干细胞工程研究中心等资质,重点围绕干细胞、免疫细胞临床应用与科研院所、三甲医院等开展产学研合作,打造集“产、学、研、用”为一体的细胞技术转化平台。现在,中源协和自主研发的干细胞药物VUM02、VUM03注射液已有9个临床试验获批,其中新冠重型/危重型肺炎获批进入II/III期,失代偿期肝硬化获批进入Ib/II期,特发性肺纤维化完成I期临床试验全部患者入组。
值得一提的是,中源协和参股公司“合源生物”自主研发的CAR-T细胞治疗产品源瑞达(纳基奥仑赛注射液),是国内白血病治疗领域首个获批的CAR-T药物。截至2025年3月,累计有超过300名患者接受了纳基奥仑赛注射液的治疗,疗效和安全性得到医生和患者的高度认可。
中源协和细胞基因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天津总部园区
?
投身免疫细胞存储“关键一环”
在“健康中国”战略深入推进的背景下,构建覆盖全人群、贯穿全生命周期的健康防护体系,已成为国家公共卫生安全建设的重要方向。王洪琦表示,免疫细胞存储作为生物技术与健康管理深度融合的创新实践,正逐渐成为夯实全民健康、助力国家战略落地的关键一环。
据了解,中源协和开展的业务包括细胞检测制备及存储、体外诊断制剂和器械、基因/蛋白/抗体科研试剂产品以及基因检测服务等。随着免疫细胞治疗的兴起,王洪琦看到免疫细胞存储对于细胞治疗资源储备的战略性意义。
免疫细胞疗法是细胞治疗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涉及对免疫细胞进行体外操作,然后将其回输到人体内,以实现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或清除病毒等功能。这种治疗方法的核心是利用免疫细胞的自然功能,通过体外技术增强其治疗效果。
目前在肿瘤治疗领域,以CAR-T技术为代表的免疫细胞疗法正经历快速的发展和创新,行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免疫细胞存储可以简单理解为,我们可在身体健康时存储一部分自己的免疫细胞,作为一份‘健康保险’,以备不时之需。”王洪琦说,随着技术的成熟与临床研究应用的转化,免疫细胞治疗已从探索期进入全面产业化阶段,这同时意味着,免疫细胞存储相关服务将成为细胞治疗领域的必备基础。
他分享说,中源协和作为一家A股上市30余年的生物技术公司,有成熟的细胞冻存、复苏、制备等技术体系——2023年,中源协和旗下天津市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一份存储了19年的自体脐带血成功救治了一个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生命,创下了国内自体脐带血存储应用时间最长的纪录,也证明了在规范标准存储条件下,脐带血存储19年后仍然具有非常好的活性和疗效。
依托在存储领域的领先优势,在免疫细胞存储方面,中源协和拥有符合相关行业标准的整套技术方案。
中源协和工作人员正在存储细胞
?
一份免疫细胞如何存储?王洪琦介绍,每份采集后的血液样本都将被赋予专属编码,以实现全程精准追溯。在临床级洁净实验室,生产团队会对样本进行标准化细胞分离,并将分离出的免疫细胞进行严格的质控检测,确认细胞活性、安全性等多项指标。之后,免疫细胞将在深低温液氮环境中进入“休眠”状态,实现长久保存。与此同时,还采用全数字化管理系统,定期监测、实时记录,以保障每一份细胞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王洪琦认为,免疫细胞存储服务将为国人健康筑起“防护屏障”。一方面,随着技术不断发展,免疫细胞会越来越有用、好用;另一方面,人们对健康的需求日益增加,免疫细胞存储受众广泛。
“大家都可以备份健康的免疫细胞种子,会有更多人从中受益。”他说。
探索更好地产研协同互动
“挂帅”中源协和以来,王洪琦不断探索的另一件事,是如何促进产学研更好的协同合作与互动。
他举例说,中源协和与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是多年的亲密合作伙伴,双方在技术转化、临床研究等多方面推进了大量深入的合作,取得了多项成果,也积累了一定的产研合作经验。他提出,更深入的产研互动,能更高效地促进科研成果在临床上的试验和转化。
“其实从短期来看,科学研究跟临床转化目标有点不一致。”王洪琦说,科学研究往往需要求异、求新,临床应用转化则更强调实实在在、一致性的效果。因此,如何让科学家团队和应用转化的目标趋同,显得尤为重要。
王洪琦表示,中源协和正逐渐形成一支桥接科学家和临床转化的技术团队。这支队伍的主要任务就是寻找科学家团队并与其沟通协作,推动新技术的转化应用。未来,团队将持续发力,加速开发更多属于中国的干细胞、免疫细胞独创性治疗技术,加快从实验室走向临床的进程,为更多患者带来治疗的希望,真正让生命科技的创新价值落地生根,惠及更多人群。
人物简介
王洪琦,中美联合招生项目CUSBEA(China-United States Biochemistry Examination and Application)美国普渡大学生物化学博士,现任中源协和副董事长、CEO。曾任深圳华大基因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首席商务官、科技服务事业部总经理、质谱事业部负责人;北京六合华大基因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华大控股副总裁;布鲁克公司(Bruker)大中华区总裁;千年制药公司(Millennium Pharmaceuticals)资深科学家等。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