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江庆龄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8/20 9:07:24
选择字号:
以《时间简史》为起点,他们分享“追星”之旅

 

8月17日,2025上海书展暨“书香中国”上海周火热举办之际,“浩瀚星海探索无穷——从《时间简史》看人类对宇宙的追寻”研讨会在科学会堂召开。

本次活动以畅销科普作品《时间简史》为起点,邀请了天文学家、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终身名誉理事长卞毓麟,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研究所教授李数,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研究所所长助理李晟,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摆展,从不同视角作科普报告。

嘉宾们正在交流。图片由上海市科协提供

  ?

卞毓麟以《人类天生就是追星族》为主题进行分享。他从1989年英国伊丽莎白二世女王将勋章授予霍金这一幕切入,回顾了霍金撰写《时间简史》的历程以及国内译本诞生的背景。卞毓麟结合《追星——关于天文、历史、艺术与宗教的传奇》一书,讲述人们对于宇宙的追寻是无穷无尽的,在浩瀚无垠的宇宙中,人类的形体渺小得简直不值一提,但人的思维是伟大的,永远也不会止步不前,霍金的《时间简史》正是体现了这一点。

李数围绕《从粒子世界看宇宙——极大与极小的统一》这一主题进行分享。李数表示,探索未知是人类亘古不变的追求,并系统梳理了基础物理推动下人类不断拓展认知疆界、揭秘亚原子尺度下的宇宙奥秘的过程。他介绍,粒子物理是关于时间、空间和能量的基础科学,当前正在向更微观迈进,同时“以小见大”,通过暗物质暗能量等物理与天文学共性问题以“极小”实验视角联系“极大”的宏观世界。要实现此目标,大科学装置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扮演着“微观世界摄影师”和“微观宇宙大爆炸模拟器”的角色。同时,大科学装置也促进了尖端技术的进步,广泛应用于超导磁储能、放射医疗、医学成像、增强现实等国计民生领域,并通过人工智能、云计算等为代表的新兴科技前沿赋能基础研究。

摆展在报告《宇宙的起源、演化与相变》中,介绍了随温度增加可能发生的相变;对称性与相变的关系,以及各种统一理论;早期宇宙演化的过程,以及在这些过程中发生的相变、相变可能带来的效应。摆展在报告中回顾了宇宙最初的三分钟,这也是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史蒂文·温伯格在科普书《最初三分钟》中提出的经典概念,用来描述大爆炸后极短时间内宇宙的演化过程。

随后的圆桌讨论环节由李晟主持,几位嘉宾围绕科学家如何做好科普、科普传播的社会意义、如何通过不同媒介共同促进科学知识普及等问题展开了深入的讨论。

本次活动由上海市科协指导,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上海市科技期刊学会、上海开源信息技术协会和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时间简史》中文版出版单位)联合主办。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肉眼可见的“时间晶体”现身 “夸父”遥操作系统测试平台研制成功
新型材料工艺刻蚀高性能微芯片 美资助前景不明之际,多国争相招揽博士生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