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翁伯琦 王义祥 李艳春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8/11 10:09:07
选择字号:
科学防控土壤酸化是农业绿色发展重要基础

 

土壤酸化是土壤酸碱度(pH值)逐渐降低的现象,其对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的影响不容忽视。主要表现为酸性条件下大量氢离子、铝离子和锰离子对农作物产生毒性效应,促进重金属元素(包括镉、铬、铊等)的释放,同时削弱钙、镁、钾、磷等必需营养元素的供给能力,并加剧土壤病原菌的传播,最终导致作物根系发育受阻、养分吸收效率下降、产量降低,进而影响食品安全和公众健康。

因此,土壤酸化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挑战之一。现代农业的绿色转型离不开优质耕地的支撑,推进耕地酸化防治工作具有多重战略意义——既是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必然要求,又是夯实乡村产业振兴根基的重要保障。各地急需探索一套符合地域特点、操作性强的高效治理模式,构建具有本土特色的耕地质量提升体系,打造可复制、推广的示范案例,为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富有成效的方案。

各地推进耕地酸化防治,可以从以下5个方面入手。

一是制定酸化防控与耕地质量提升规划。为推进各区域耕地土壤改良与地力提升工作,建议采取以下系统性措施:由省级农业主导部门成立省级耕地土壤酸化治理专家委员会,同步构建覆盖省、市、县三级的耕地质量保护工作网络。需重点编制区域性耕地酸化防治与质量提升专项规划,配套制定分区治理技术方案及耕地酸化防治五年行动方案。在制度建设方面,应健全耕地酸化监测体系,完善重点区域考核机制,建立防治工作奖惩制度。建议研究制定土壤退化防治条例等条例,定期发布全省耕地质量状况公报。通过明确管理部门与经营主体的责任分工,确保耕地质量保护措施落实到位,持续提升土壤肥力,严守耕地质量底线,为促进农业绿色转型和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实基础。

二是设立土壤酸化防控技术的攻关专项。为有效应对耕地土壤酸化问题,建议由科技部门协同农业部门共同发起专项科技攻关计划。通过组建跨领域的省级科研联盟,系统开展农业主产区土壤状况普查与技术瓶颈识别工作,重点推进理论创新与实践应用研究。专项科技攻关计划应着重解析土壤酸化的成因机理、各要素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区域分布特征等核心科学问题,同时突破关键技术难题。在资金筹措方面,建议积极申报国家部委的重大科研项目,整合农业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创新型企业等多元主体的资源优势,共同推进土壤酸化治理技术的研发与推广应用。通过专项科技攻关计划的实施,可对现有数据资源进行系统整合,依据区域农业产业特点精准识别高风险区域,进而制定差异化的治理策略。在技术研发方面,其方向应包括开发高效益低用量的土壤调节剂、研制便携式酸化防控产品、配套专用设备及标准化操作指南。在此基础上,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综合防治技术体系,为耕地酸化治理提供全方位的科技支持。

三是建立区域性土壤酸化治理推广网络。以土壤酸化治理专项为依托,在重点区域打造连片式核心示范区,结合县域实际,构建土壤酸化防治示范基地。通过系统整合农作物品种改良、土壤调理剂施用、耕作方式优化、农机配套升级、秸秆还田技术及绿肥栽培等综合农艺手段,形成适配主要作物体系的技术方案。此外,同步制定土壤改良技术规范与操作流程,开展现场示范活动,促进技术推广应用。在示范区和推广体系建设过程中,须全面落实“五有"标准:明确主导技术方案、确定实施责任主体、配备分管领导干部、安排专业技术团队、设置统一宣传标识。通过规范化管理保障技术措施精准落地,切实发挥典型示范效应,推动区域土壤酸化防治工作的全面开展与长效实施。

四是完善土壤改良与地力提升政策保障。为有效应对土壤酸化问题,应优化相关改良产品的财政支持体系。具体可采取以下措施:对土壤调理剂实施区别于化肥的税收优惠措施,将其纳入资源循环利用企业的政策扶持范围,重新启用销售环节增值税减免机制,从而合理调控产品终端价格;同步健全配套改良设备的购置及使用补贴体系,积极引导农业服务组织或涉农企业参与其中;构建土壤酸化治理与农业补贴政策的联动机制,强化监督评估体系,优先保障优质农产品生产者(包括有机及绿色认证经营者)和规模化农业经营主体,切实推进中低浓度重金属污染区的土壤酸化改良项目,实现土壤质量长效提升,全面夯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基础。

五是加强科技普及并建设社会服务体系。针对当前农业生产者(农民群体)对土壤酸化问题认知不足、普遍忽视土壤养护的现状,应多措并举提升社会关注度。通过广播电视、互联网平台及各类新兴媒体,系统性地传播土壤酸化的形成机制与潜在风险,广泛普及土壤改良技术及地力维护知识,强调其战略价值,以此增强公众参与积极性,构建全社会共同关注土壤健康的工作格局。同时,需完善由农业院校、科研院所和技术推广部门组成的技术支撑网络,借助基层农技站、科技小院、农业龙头企业及各类示范园区等平台,组织实地考察与技术示范,推动酸化土壤治理技术的落地应用。通过上述措施,力争在未来三至五年内,实现耕地酸化治理工作的显著突破。

(作者单位: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资源环境与土壤肥料研究所)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科学网2025年7月十佳博文榜单公布 这款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有新进展
东西方梨“身世之谜”破解 《科研绘图理论及实操技巧》讲座举行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