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江庆龄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8/9 23:59:43
选择字号:
从思源湖到洱海畔,他们探索“行走的大思政课”

 

7月28日至8月2日,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和上海市闵行区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代表共计61人赴云南省大理州洱源县开展第四届“未来思政讲习营”活动(以下简称讲习营)。本次讲习营探索“理论大课堂+实践小课堂”新实践,形成了“故事里的人讲故事”“参与故事的人谈故事”“讲故事的人论故事”结合的三位一体新范式。

在7月29日举行的上海交通大学2025年“未来思政讲习营”开班暨“大思政课”实践基地揭牌仪式上,洱源县委书记谭利强,县委副书记、县长万鹏,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助理、党委宣传部部长、工会主席于朝阳出席并致辞。

揭牌仪式。

  ?

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邢云文介绍了讲习营活动的历史背景及发展情况,讲习营已举办四届,不断探索思政教学内容、形式、方法的创新,并突出学校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贯通、提升思政课吸引力要素,不断拓展实践育人的边界与深度。

在“故事里的人讲故事”环节,活动特邀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洱海项目负责人、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讲席教授孔海南分享守护洱海水清月明的治水实践。孔海南在报告中回顾了自己求学、工作、治理洱海的经历。

“参与故事的人谈故事”环节,洱源县洱海流域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柯灿东,洱源县农业农村局党委书记、局长杨琴刚进行专题讲座,分别介绍了洱海源头保护治理工作和洱源县高原特色产业发展现状。

分组讨论环节以“讲故事的人论故事”为特点,不同学段的教师们围绕如何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措施展开了研讨。

讲习营期间,参加活动的教师走进牛街乡岩栖阁、三营镇郑家庄、弥苴河古树群等地,系统了解了洱源县在生态环境治理、乡村振兴、民族团结、脱贫攻坚等一系列典型做法与经验成效,以沉浸式课堂形式了解当地实际情况,为现场教学模式构建实践雏形。

值得一提的是,参加讲习营的教师们跟随上海交通大学云南(大理)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的研究人员踏入了科技守护绿水青山的第一现场,在高原湖泊生态治理的科考船和湖滨带生态修复示范工程现场,感受科技如何赋能生态保护。

活动现场合影。图片均由上海交通大学提供

  ?

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邢云文在活动总结时表示,此次“科考船上的集体备课”是一次思政教育场景的革命性拓展,生动展现了立德树人的“盐”不仅要融入专业知识的“汤”里,更要融入服务国家战略的“大江大河”中。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科学网2025年7月十佳博文榜单公布 这款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有新进展
东西方梨“身世之谜”破解 《科研绘图理论及实操技巧》讲座举行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