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冯丽妃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8/8 19:18:08
选择字号:
冬虫夏草产品溯源研究获进展

 

记者8月8日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了解到,该所研究员董彩虹团队联合扬州大学李熠团队、那曲市检验检测中心,协同开展冬虫夏草鉴别与产地溯源技术研究。相关研究近期先后发表于《食品化学》《微量化学杂志》等期刊。

冬虫夏草作为我国珍稀药用资源,兼具经济价值与生态价值。冬虫夏草产业是藏区特色优势产业,被誉为“民生草”。当前,市场上因产地差异导致价格悬殊,存在地理来源虚假标注的问题;虽然人工繁育技术取得突破,但野生与栽培品鉴别困难;加之市场上还存在伪造掺假等现象,严重损害牧民利益、阻碍产业健康发展、侵害消费者权益,因此精准溯源成为规范市场的关键。

合作团队采用非靶代谢组学(UHPLC-QTOF-MS)结合建模分析,实现了对样品产地的精准识别;通过对数十种矿质元素含量的建模分析,产地判别准确率达90.48%;基于ITS与COI序列识别出99个单倍型,实现了产地精准划分。这些溯源技术为打击产地造假违法行为提供科学依据,获得地方政府的认可。

在此基础上,他们系统梳理了冬虫夏草的市场流通现状,总结了市售产品的主要类型,揭示了虚假标注、替代掺假、人工增重等典型欺诈行为,并总结了现有的溯源鉴别技术。研究提出,未来应融合人工智能与高光谱成像等技术,构建快速、无损的产地溯源与识别体系,为市场监管与消费者权益保护提供技术支撑。该研究得到西藏自治区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区域科技创新专项的资助。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16/j.foodchem.2023.138247

https://doi.org/10.1016/j.microc.2024.110512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科研绘图理论及实操技巧》讲座举行 河口沉积物塑料生物降解机制研究获进展
超加工食品减重效果更差 微型中微子探测器有望检验物理定律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