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区黄昏、室外最常见的蚊子是什么种类?”“蚊虫防治的根本措施是?”“外出去野外游玩或去往蚊虫密度较高的场所时,建议穿着什么样的衣服?”“患者在排除登革热之前,为降低诱发登革热出血的风险,切勿服用什么种类的药品?”......夏季来临,气温升高、雨水增多,蚊虫进入活跃期,不仅干扰日常生活,更可能传播登革热、疟疾、Zika病毒病等多种传染病。防蚊灭蚊,既是保障个人健康的小事,也是守护公共卫生的大事。
近期,基孔肯雅热也进入了大家的视野。基孔肯雅热是一种由基孔肯雅病毒感染所引起的,经伊蚊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典型症状为突发高热(体温>39℃)、经常伴有严重关节痛(主要累及手腕和踝趾等小关节)和皮疹等,大部分患者的症状一周内会逐渐好转。
做好夏季防蚊灭蚊工作,能有效降低蚊媒传染病的传播风险,减少因蚊虫叮咬引发的疾病困扰,守护家庭成员尤其是老人、儿童等易感人群的健康;同时,科学的防蚊方法可避免过度使用化学药剂,兼顾环保与安全;更能通过全民参与形成健康生活共识,推动公共卫生环境改善,为夏季健康生活筑牢防线。
为普及防蚊虫知识,提升公众对蚊媒传染病的防范意识,2025年京津冀公民科学素质大赛推出“防蚊虫 护健康”专项答题活动。
扫描下方二维码
立即参与“防蚊虫 护健康”专项答题
本次专项答题得到了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的大力支持。
背景知识
夏季是蚊媒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关于做好夏季重点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各地要加强蚊媒密度监测与控制,开展针对性健康科普,提升群众自我防护能力。
当前,多地疾控部门已启动夏季蚊媒监测网络,定期发布蚊虫密度预警;社区开展“清积水、灭蚊虫”专项行动,从源头减少蚊虫滋生;医院开设蚊媒传染病快速筛查通道,确保早发现、早治疗…… 一系列举措为夏季健康保驾护航。
2025年京津冀公民科学素质大赛通过线上设置每日答题、限时挑战答题、PK答题、专项答题等不同模式,让您在碎片化时间利用“小屏”提升科学素养。您还可以通过“测测你的数字科学素养”模块进行自测,了解自己在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精神与思想、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的基本情况。
同时,大赛还将从前沿科技、人工智能、科学家精神、应急科普、热点话题等不同角度,与相关单位合作开展不同主题的专项答题活动。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