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晨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7/28 11:48:05
选择字号:
研究者提出优化草皮移植技术的关键措施
为提升高寒生态系统恢复效率提供新思路

 

近日,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退化土壤生态功能恢复创新团队博士研究生李瑞轩在研究员庞学勇指导下,以青藏高原东部高寒草地为研究对象,通过高通量测序、生态网络分析及功能性状预测等技术,系统探究了草皮堆叠(分上、中、下三层)与回铺过程中微生物功能群落的演变规律及其驱动机制。相关成果发表于《链》上。

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对人为干扰极为敏感,过度放牧和工程建设常导致草地退化。草皮移植,即剥离原生草皮并异地回铺是生态修复的关键技术,但在草皮临时堆叠存放和回铺过程中,土壤微生物功能群落的响应机制及其对生态系统多功能性的影响尚不明确,制约了恢复效果的提升。

研究发现,草皮堆叠显著削弱土壤多功能性。堆叠草皮的土壤资源、酶活性及微生物生物量较自然草地下降,其中底层草皮因缺氧和资源限制受损最严重(微生物生物量碳降低66%),且微生物生态位宽度扩大与重叠加剧,反映竞争压力增强。

团队还分析了微生物功能性状主导恢复进程。与传统认知相反,微生物分类多样性并非多功能性的关键驱动因子。细菌的"资源获取策略"(A策略,如胞外酶合成)与多功能性呈正相关,而真菌功能群(腐生菌、病原菌)的冗余则抑制功能恢复。回铺后仅表层草皮因接近大气环境及根系分泌物作用,细菌A策略部分恢复,带动多功能性提升。

从植被-微生物互作强化恢复效果看,回铺草皮表层的植物多样性(香农指数恢复至2.5)和主根生物量与土壤多功能性呈显著正反馈(R2=0.6–0.7),证实植物通过调控微生物生态位分配促进生态系统功能修复。

该研究揭示了高寒草地恢复中微生物功能性状而非多样性的核心作用,提出优化草皮移植技术的关键措施,如限制堆叠高度、缩短堆存时间、强化表层微生物A策略功能,为提升高寒生态系统恢复效率提供了新思路。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16/j.catena.2025.109269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全球正经历前所未有的淡水流失 中国学者研究入选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案例
人工智能在黄石公园下发现8.6万次地震 研究发现调控甜瓜成熟的两个关键转录因子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