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崔雪芹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7/28 11:43:25
选择字号:
医学教育论坛(2025)在京召开

 

7月25-27日,“医学教育论坛(2025)”于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论坛主题为“新范式新挑战:数智赋能·融合发展”,设置了主论坛、专家咨询会、10场分论坛、20场工作坊、104场专题学术报告、31场口头报告与22项海报交流活动,并在前期开展10场会前在线系列研讨活动。来自全球顶级医学教育界专家学者,来自18个国家/地区,230余家院校机构共2000余名教育教学管理者及师生现场参会。

论坛现场。(主办方供图)

  ?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名誉主席韩启德院士,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教育部医学教育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林蕙青,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局长沈洪兵院士,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长高斌,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副主席Geneviève Moineau,西太区医学教育协会主席Wayne Hodgson,全国医学教育发展中心主任詹启敏院士,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医学部主任乔杰院士,北京大学原常务副校长、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遗传学研究室主任柯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名誉院长陈孝平院士,清华大学临床医学院院长董家鸿院士,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院长王俊院士,南方科技大学医学院院长王松灵院士,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党委书记王建安院士等以及70余所医学院校的院校长、书记等专家学者出席会议。

论坛开幕式由全国医学教育发展中心常务副主任、西太区医学教育协会副主席王维民主持。

詹启敏致欢迎辞,他表示,本次医学教育论坛的召开,不仅彰显了国际对中国医学教育改革成果的关注,也为中国在新时代推动医学教育创新实践提供了重要平台。

Wayne Hodgson代表西太区医学教育协会致辞,他指出,在全球健康格局快速演变的背景下,构建高质量、公平且具有前瞻性的医学教育体系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同使命。

韩启德在讲话中为我国医学教育改革提出三方面建议:一是完善医学教育体制体系,聚焦医学生培养定位、学制和学位制度;二是健全医学教育管理体制机制,优化政府部门管理、落实附属医院责任、改进临床医师评价考核;三是加强医学教育循证研究。

林蕙青表示,数智化是实现医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点,必须抓住机遇,担负起数智时代医学教育变革的使命与责任。从国家、学校、教师、学生四个层面协同发力,系统推进构建数智化与医学教育深度融合发展的新格局。

为感恩与致敬医学教育前辈,论坛特别设置“致敬医学教育前辈”环节。

论坛仪式环节分别由北京大学医学部副主任、全国医学教育发展中心副主任肖渊等主持仪式。与会嘉宾对相关成果和后续发展表示高度关注与期待。

乔杰在《健康中国背景下医学创新人才培养》的主旨报告中,系统阐述了新时代医学人才培养的战略方向。她指出,医学教育创新人才培养要坚持“适应需求、优化结构”的原则,一方面要对传统医学专业进行动态调整,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智能医学、医学工程等新兴交叉学科。

7月27日的分论坛,分别围绕“ 从共识到行动:构建AI医学教育新生态”“ 数字化背景下的医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与策略”“学业考核的创新与实践”等10个主题开展。

论坛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分会指导,全国医学教育发展中心主办,北京大学医学部承办,人民卫生出版社、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中华医学教育杂志》等协办。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全球正经历前所未有的淡水流失 中国学者研究入选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案例
人工智能在黄石公园下发现8.6万次地震 研究发现调控甜瓜成熟的两个关键转录因子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