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汉斌,松湖宣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7/20 19:07:05
选择字号:
大湾区大学首次招生录取80人,新生提前“蹭课”

 

7月19日,大湾区大学宣布完成2025年首届本科招生录取工作。记者获悉,今年,该校面向广东省物理类考生录取80人,一次性满额投档,最低投档分达622分,超出本科线186分,生源质量表现亮眼。

当天,第三届松山湖数学论坛如期举行,与会院士专家围绕前沿议题展开深度研讨。来自广东珠海的录取新生林熙超也参加了此次论坛活动,提前感受了这所新型研究型大学的学术魅力。

大湾区大学首届新生林熙超。大湾区大学供图

  ?

“参加这次论坛让我重新认识了数学的魅力。”林熙超表示,高中时期接触的多是应试和基础的数学知识,此次能参加这么高规格的论坛活动则让他大开眼界。

高考后,他通过手机资讯了解到大湾区大学正式获教育部批准设立,其“小而精、高水平研究型”的办学定位立刻吸引了他。为了深入了解,他主动报名并作为探校学生参加了首届大湾区大学开放日活动。实地探访后,学校的特质和环境进一步打动了他。“填报志愿时,我把大湾区大学放在了第一顺位。”林熙超说。

林熙超对大湾区大学“研究型”的办学定位充满好奇。论坛上,他特意向中国科学院院士、大湾区大学筹建负责人田刚请教了这一问题。

林熙超与田刚交流。

  ?

“首先,你对数学和人工智能这两个方向都感兴趣,这正是我们的优势所在。”田刚回应道,“大湾区大学有一批非常优秀的教师,师生比配置优越。在这里,学生能获得更多关注,实现从中学到大学的思维转变。”他进一步阐释:“大湾区大学鼓励学生主动与老师接触、提问,在探索中明确研究方向。学校将为你们创造更多机会,让你们发展得更好。”

得益于学校首年不分专业的培养模式,面对即将开启的大学生活,林熙超怀抱开放探索的心态。他计划在第一年广泛涉猎,在探索中明确自己真正感兴趣的研究方向。“可能会聚焦数学与人工智能融合领域,但具体方向还需要在大学里进一步学习和思考后确定。”

据了解,大湾区大学在大一阶段实行专业大类培养,由讲席教授主讲基础课程,旨在让学生充分认识自我、了解学校,为后续专业选择奠定基础。值得注意的是,大湾区大学还推行“学术+企业”双导师制及弹性学制,积极鼓励并协助学生赴大湾区企业、科研机构实习,并提供海外名校交换机会。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科学》(20250717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港理工研发出新型二维材料强韧兼备技术
枝叶再密也不怕!新模型识别单株橡胶树 引入微穹顶,他们让“凝固的烟”弹起来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