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昊昊,毛艳飞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7/19 16:41:50
选择字号:
湘潭大学博士服务团将“指尖技艺”数字焕活

 

梅山剪纸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它的两种技艺“锉花”与“传统剪纸”各成体系。梅山剪纸锉花技艺传承人姜再行的技艺可追溯至清朝同治年间,以家族传承与师徒相授延续至今,这项技艺以“一次可锉制20多层”的繁复工艺著称,纹样承载着梅山地区独特的民俗文化。

最近,湘潭大学梅山剪纸数字化传承博士服务团以数字技术驱动与红色基因赋能为核心,通过探访非遗传承人、挖掘红色资源、融合红色文化与剪纸艺术,将湖南益阳安化县红色故事转化为数字化剪纸纹样库,自主设计开发“梅山剪纸数字体验馆”网站,探索非遗剪纸在数字时代的活态传承新路径。

梅山剪纸展示。受访者 供图

  ?

“剪纸不只是手艺,更是讲故事的载体。”益阳市梅山剪纸代表性传承人向惠金深耕传统剪纸技艺,尤其擅长将红色故事与剪纸艺术相融,体现传统技艺与时代精神相融合的传承智慧。

为将红色文化与梅山剪纸的创新融合成果推向大众,前述博士团系统走访安化多处红色地标,挖掘历史与技艺的融合点,构建起详实的红色剪纸素材库,并开发梅山剪纸数字体验馆网站,设置“梅山剪纸”“红色剪映”“网上商城”“互动社区”四大板块;“梅山剪纸”百科库系统介绍其历史脉络、艺术分类及提供教学视频;“红色剪映”重点陈列红色故事题材剪纸精品,如梅山剪纸益阳市代表性传承人向惠金创作的《中国梦》,巧妙融合了金鱼、荷花、荷叶、水草等元素,以流畅细腻的线条与饱满和谐的构图,生动刻绘出对中国梦美好愿景的深切期盼。

博士服务团开展相关调研。受访者 供图

  ?

该团队以红色文化为魂、数字技术为翼,通过持续完善自主开发的梅山剪纸数字体验馆网络平台,构建起“技艺保护—素材挖掘—产业落地”的完整链条,让梅山剪纸既成为非遗技艺的传承载体,也成为红色文化传播与乡村振兴的助力引擎。向惠金对此高度认可:“过去剪纸是藏在箱底的‘传家宝’,现在通过数字技术,能让全国观众看到安化的红色基因如何在指尖流转。”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引入微穹顶,他们让“凝固的烟”弹起来 一个恒星系统诞生过程首次被“拍”到
首个大豆全景定量蛋白质组图谱发布 气候变化使欧洲热浪更“致命”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