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华南农业大学研究团队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的资助下,突破传统认知,首次揭示G蛋白偶联受体GPR120通过全新的“GPR120-cAMP”非炎症信号通路直接调控乳腺功能,为泌乳障碍的靶向干预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相关成果发表于《研究》(Research)。
传统观点认为,n-3多不饱和脂肪酸(如DHA)主要通过抗炎作用间接改善乳腺功能。然而,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教授管武太、副教授张世海团队与兽医学院教授梁晓欢团队研究发现,即使在非炎症状态下,补充n-3脂肪酸仍能显著提升泌乳性能,提示存在未被阐明的直接调控机制。
研究团队发现,GPR120在哺乳期乳腺组织中特异性高表达,且其表达水平随泌乳进程逐步上升。进一步机制研究表明,n-3脂肪酸通过激活乳腺上皮细胞膜上的GPR120受体,触发Gαs介导的cAMP信号级联反应,该过程完全独立于经典的炎症调控通路。
在信号通路下游,效应分子EPAC蛋白形成双分支调控网络:在脂质代谢层面,EPAC通过激活染色质结构蛋白CTCF,驱动PPARγ/C/EBPα转录枢纽,进而显著上调脂肪酸合成酶(FASN)及脂肪酸转运蛋白(CD36)的表达,促进乳脂合成与脂滴积累;在乳腺发育层面,EPAC诱导乳腺上皮细胞自主分泌趋化因子CXCL14,形成CXCL14-CXCR4自分泌调控环路,通过激活AKT/ERK信号轴指导上皮细胞的极性迁移与腺泡结构形成。
该研究不仅首次明确了“GPR120-EPAC双轴”在乳腺功能调控中的核心地位,还创新性地揭示了乳腺上皮细胞自分泌CXCL14及其信号环路在哺乳期腺泡发育中的关键生理功能。
相关论文信息:http://doi.org/10.34133/research.076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