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分罕见和珍贵,充分反映大熊猫种群密度较高 |
在秦岭周至自然保护区多次拍到大熊猫母带崽的镜头 |
|
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秦岭中段,横跨秦岭主脊南北坡,这里生活着约50只憨态可掬的野生大熊猫。近期,工作人员在整理2025年上半年红外相机监测数据时,多次发现了大熊猫妈妈带仔出现的温馨画面,生动记录了小熊猫成长的珍贵时刻。
其中,一段视频为:2024年10月25日,大熊猫妈妈带着大熊猫崽漫步林间,大熊猫崽似乎走累了,突然翻身躺坐在地上,伸伸懒腰,蹬蹬小腿,样子天真可爱,惹人喜爱;另一段视频是2024年12月7日,冬雪悄然覆盖了秦岭山林,大熊猫母子在厚厚的雪地里行走,大熊猫妈妈步履稳健,大熊猫崽则紧紧跟随,踏着妈妈的足迹一步一步向前,母子俩走到竹林边,大熊猫崽学着妈妈的模样坐下来,抓起竹子美美地吃了起来,画面十分温馨;第三段视频最暖心,2025年1月22日16时46分,一只大熊猫崽独自趴在树上,仔细地嗅闻着妈妈留下的气味,似乎正在寻找前行的方向,一个小时后(2025年1月22日17时45分)大熊猫妈妈循着气味赶到同一棵树下,它细细嗅闻着树干,确定了大熊猫崽的去向后,悄悄跟在后面,默默守护着自己的孩子;还有一段视频是2025年2月10日,镜头再一次捕捉到了一只亚成体大熊猫,已经离开了妈妈的照料,开始独立生活,自由自在地漫步于浩瀚的秦岭密林之中。
据介绍,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辖区共布设红外相机300台左右,每年在4-6月和9月更换一次电池和存储卡,以持续追踪和记录野生动物的生活轨迹,帮助工作人员更好地掌握保护区内野生动物的生存和繁育情况。
主要从事秦岭大熊猫保护研究、曾任陕西省珍稀野生动物抢救饲养研究中心(2020年设立为秦岭大熊猫研究中心)副主任,现任陕西省动物研究所大熊猫研究中心主任的金学林认为, 在野外能多次拍到大熊猫母带崽的镜头十分罕见和珍贵,充分反映了周至自然保护区大熊猫种群密度较高,也反映了该区域有着良好的栖息环境。
“这些视频对开展大熊猫迁地保护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他强调说,“从视频中可以看出,该幼崽起码在一岁半左右(一般幼崽7-8月出生,视频中雪地画面时间在12月,由此推断幼崽年龄为1岁零5个月),这其实是一种自然状态,也反映了大熊猫的繁殖生态学就是由母兽带崽,这个过程也是小熊猫跟着妈妈学本领的过程,有利于小熊猫的后期成长。”
他最后强调指出,“人工饲养条件下,一般都是半岁左右就给小熊猫断奶,导致一些小熊猫没有机会跟随母兽学习到更多的自然行为,会给后期发育造成影响,乃至今后不能正常交配繁殖和带崽。正是因为通过观察和研究野生大熊猫的行为,给人工繁育带来了启示,目前已经在我国大多数饲养单位采用母带崽的育幼方式,使得人工繁育的个体更加健康,也为开展野化放归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大熊猫妈妈带着大熊猫崽漫步林间。

大熊猫妈妈带着大熊猫崽採食竹子。图片均由董猛提供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