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朴姜 来源:澎湃新闻 发布时间:2025/5/25 9:55:56
选择字号: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教授郑惠黎病逝,享年102岁

 

5月24日,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旗下微信公众号“肿瘤核医学”发文披露,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原核医学科主任郑惠黎教授5月20日于多伦多病逝,享年102岁。

郑惠黎上世纪50年代留影  图片来源:“肿瘤核医学”微信公众号

  ?

上述文章介绍,郑惠黎教授是核医学界的翘楚,亦是医学界备受尊敬的前辈。他1923年出生于苏州,在上海读书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2年参加抗美援朝,参军入朝。大学毕业后在广慈医院(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工作。为了响应国家对原子能医学诊疗需求,第一批赴苏留学,在同位素辐射损伤救治方面作了较多基础研究。学成回国后,核工业部调任他去苏医附二院(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工作,负责建立和发展核医学。后又应上海肿瘤医院建立同位素室需求,于70年代末在上海肿瘤医院(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工作,成为核医学科首任主任。在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60周年之际收到由核工业部颁发的纪念章一枚。

郑惠黎旧照图片来源:“肿瘤核医学”微信公众号

  ?

郑惠黎的工作成就包括:1、在当时计算机主要为单板机、核医学影像设备只是点阵扫描仪的情况下,与计算机室、激光/微波治疗室等组成中共新技术党支部,志在合作研究同位素影像信息模拟采集向数字化采集的转化。2、在获得上海首台西门子彩色全身扫描仪情况下,致力于研究各种截面准值器的图像采集应用。3、与瑞金医院、上海肿瘤研究所等合作新型肿瘤标志物CEA和碘131标记争光霉素的临床与基础研究。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核医科表示,郑惠黎教授一生勤恳、医技高超、为人谦和、仁爱宽厚,放手同事开展各种新技术研究。晚年积极关心科室的发展,与蒋长英教授一起培养了章英剑、牛广君两位研究生,为科室发展打下夯实的基础。追思一代大师,无论在其生前还是故后,功绩与风范长存,值得永远敬仰和怀念。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科学家发现罕见掩食脉冲星 企鹅粪便是南极气候“隐形调节器”
全球变暖少于1.5°C,海平面也会上升 地球冰箱爆表!专家:警惕成发展最短板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