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思玮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5/7 18:26:13
选择字号:
研究揭示艾滋病免疫重建不全患者的潜在发病机制

 

近日,柳叶刀子刊eBioMedicine发表了清华大学基础医学院与北京协和医院感染内科的刘晓笙、李太生团队一项有关艾滋病的研究成果。研究揭示了艾滋病患者免疫系统难以修复的免疫学特征和潜在发病机制,为理解免疫重建不全的开发干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该研究通过单细胞转录组与免疫组库联合测序,发现免疫重建不全(INR)患者CD4+ T细胞比例显著减少,且干扰素信号通路异常激活。进一步分析显示,INR患者的初始CD4+ T细胞显著减少且耗竭表型CD4+ T细胞显著增加,且细胞更多朝着耗竭表型轨迹发育。干扰素信号通路激活可能是影响INR患者的CD4+ T细胞耗竭并导致免疫重建不全的潜在发病机制。

为了探索INR患者干扰素信号通路激活的驱动因素,该研究进一步开发了VILDA工具,发现INR患者体内HIV-1病毒转录本水平更高,且病毒载量与干扰素信号强度正相关。进一步分析证实,INR患者的外周血HIV-1病毒储存库的水平显著高于IR患者。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16/j.ebiom.2025.105667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哈佛认证抗衰清单:红茶+浆果有助逆龄 揭秘超短周期行星系统随时间演化规律
即将迎来 “火炉模式”,这样种树降温5度 《科学》(20250502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