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行勇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5/7 9:13:53
选择字号:
中医肿瘤学科须重视经典理论的传承与创新

 

现代社会恶性肿瘤的发病率持续攀升,已成为当代医学界面临的重大挑战。西安市中医医院首席中医肿瘤专家王三虎教授认为,中医学在恶性肿瘤防治方面具有悠久的历史积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如:《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已有类似食管肿瘤的“气鬲”和“饮食下嗌而辄出不留者,法五日死”的记载,东汉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则系统论述了恶性肿瘤的病证与治法。此后,在唐代《千金方》《外台秘要》及宋代《太平圣惠方》《圣济总录》等典籍中,恶性肿瘤的诊疗方法日趋完善。

王三虎指出,中医肿瘤治疗经历了以毒攻毒、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扶正祛邪等治法的探索,在减轻放化疗毒副作用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成为我国恶性肿瘤治疗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中医肿瘤学科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学科独立性不足、特色疗法欠缺、临床疗效有待提升等问题亟待解决。”

为此,王三虎在《空军军医大学学报》2025年4期“名家论坛”栏目发表题为《激活经典是突破中医肿瘤学科发展瓶颈的必由之路》的文章。

论文作者在回顾历史和分析中医肿瘤学科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以往这种以丢掉中医辨病论治特色为代价的辨证论治,长期对经典著作的轻视,是造成中医肿瘤学科发展瓶颈的深层原因。他指出《黄帝内经》(简称《内经》)提示风邪、寒邪入里成瘤的病因学说值得深入研究,基于风为百病之长的中医共识,认为风邪是肿瘤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心神不安是邪风入里的内在条件,多种因素综合是邪风入里成瘤的病机特点,瘙痒是风邪入里成瘤的症状依据。而风邪入里成瘤实质是风邪与寒、热、湿、痰、气机、津液、瘀血等夹杂致病,人体阴阳的平衡就是被风邪的变化多端、肆无忌惮的特点所破坏的。

王三虎强调,中医肿瘤学科要实现突破性发展,必须重视经典理论的传承与创新,即通过深入挖掘经典著作中的理论精髓,结合现代临床实践,构建具有中医特色的肿瘤诊疗体系,这将是突破当前学科发展瓶颈的关键所在。

文章相关信息:https://link.cnki.net/urlid/61.1526.R.20250305.1436.004(2025-03-06)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哈佛认证抗衰清单:红茶+浆果有助逆龄 揭秘超短周期行星系统随时间演化规律
即将迎来 “火炉模式”,这样种树降温5度 《科学》(20250502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