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郭一蓉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5/2 11:08:38
选择字号:
加快建设国家数字大学,破解教育公平难题

 

文|郭一蓉(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副教授)

近日,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加快建设新形态国家数字大学”,并强调其目标是“为学习者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教育服务”。这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进入了模式创新的新阶段。

《意见》提出,要通过“纵向贯通”与“横向拓展”两个关键维度突破传统教育壁垒——对内构建线上学历与非学历教育贯通机制,加快构建终身学习公共服务体系;对外推动国际数字学历互认体系建设,推进全球范围内的教育资源共享。

在笔者看来,建设国家数字大学是以数字技术赋能终身学习体系建设、响应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的重要举措,对于促进数字化时代的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推动教育公平迈向更高水平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技术赋能的国家数字大学新形态

《意见》提出“加快建设新形态国家数字大学”,其核心目标在于通过数字技术重构教育资源配置模式,破解区域、城乡、校际间的教育公平难题。

近年来,教育部实施的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已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目前已建成全球最大的公共教育资源平台、公共教育服务平台、公共终身学习平台。而国家数字大学就是依托先进的数字技术实现全域资源整合,对现有教育体系进行拓展和补充。

一方面,国家数字大学有助于促进终身教育的“纵向贯通”。现有教育体系以本专科、研究生等阶段性学历教育为主,受教育机会受到年龄和专业行业的限制。相比之下,国家数字大学能进一步整合学历与非学历教育,满足从青少年到中老年、从职场技能到兴趣培养的全生命周期学习需求。

另一方面,国家数字大学可以帮助教育资源分配实现“横向拓展”。传统的优质教育资源大多集中于发达地区和头部院校,教育资源流动受到地域限制,阻碍了教育公平的实现。而国家数字大学能通过集成化平台,整合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通过共建数字课程与虚拟实验室、国际学分互认机制等手段赋能人才国际化联合培养,在全球范围内推动教育公平的实现。

通过集成化线上平台,依托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化技术,国家数字大学将全域教育资源整合转化为数字公共服务产品,打破时空限制和区域壁垒,将优质教育资源输送到相对匮乏的地区,为个性化学习、精准教学提供了更多选择与可能。这使得学习者无论身处繁华都市还是偏远乡村,都可以拥有获得高质量教育资源的平等机会,让教育公平在资源分配环节得以彰显。

人工智能与数字教育的深度融合既是技术驱动的必然选择,也是教育治理模式与人才培养机制的范式革新,为国家数字大学的教育教学范式革新提出了更高要求。《意见》提出,要加强人工智能等前瞻布局,以师生为重点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全面支持教育决策和治理,赋能教育评价改革。通过人工智能与数字教育的深度融合,国家数字大学可以实现教育资源的最优配置,构建更开放、公平、科学、智能的教育体系。

全域共享的教育公平新图景

国家数字大学将打造覆盖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老年教育的全民终身学习体系,这既是对《意见》中“构建泛在可及的终身教育体系”目标的落实,更是对教育公平内涵的深化——让年龄、地域、职业不同的人都能在数字时代找到属于自己的成长路径。

建好面向全民的国家数字大学能推动“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的建立。其核心在于通过数据融通与共享机制,打破传统教育资源的垄断性与封闭性,将全国统一数字教育资源供给大市场,最终推动教育数据跨越层级、地域、年龄的融通,形成一种全域共享的资源服务模式。

国家数字大学能进一步加强继续教育、自学考试、非学历教育等制度保障,有利于完善国家开放大学体系,建好国家老年大学,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从而构建起包含家庭教育、职业教育、老年教育的全民终身学习体系。从机会公平提升至过程公平,国家数字大学推动教育公平呈现出新图景,使得高等教育从稀缺资源变为普惠性公共服务,让优质教育资源惠及每个学习者。

《意见》对“加快构建终身学习公共服务体系”中出台资历框架标准、建设国家学分银行和建立学习成果认证机制作出说明,这是深入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和建设国家数字大学的重要指引。通过建设国家学分银行、促进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纵横贯通、探索建立基于学分制的终身学习学历学位授予机制等措施,国家数字大学不仅能打通传统教育中学历标签的壁垒,更能让非学历教育成果获得与全日制教育同等的制度性认可。

此外,国家数字大学可以与全球高校、教育机构合作共建数字课程、虚拟实训基地,开展人才国际化联合培养。来自不同国家的学习者可以突破地理与经济限制,共享国际化教育资源,参与跨国学术交流。数字学习学分互认机制的建立也能让各国学习者在学历认证、学位获取上享有平等权利。这有助于推动全球教育资源均衡分配,构建更加公平开放的国际教育新秩序。

以人为本的教育数字化新生态

目前,国家数字大学还处于顶层设计与试点推进阶段,尚未正式独立运行。但不可否认的是,国家数字大学建设将深刻影响我国高等教育数字化的转型进程。加快建设国家数字大学对于促进全球教育公平和实现教育强国建设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面对这样的宏大愿景,我们更应该深入思考国家数字大学在实践落地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提前规划、提前布局。

首先,完善制度保障。在办学合法性上,国家数字大学作为新型办学主体,亟须通过立法明确其法律地位。例如,赋予其事业单位的法人资格,赋予招生自主权、课程开发权等核心权力,明确其可独立颁发证书、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证。

在办学质量保障方面,国家数字大学应建立完善、统一的课程质量评估体系,同时接受教育部教学质量督导,保障数字课程教学质量。

在国际学分学历互认方面,应积极沟通建立跨国学分转换体系,并通过区块链技术确保学分记录透明、可信。

其次,加强技术支持。一方面,进一步加大对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区块链等前沿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投入,促进数字技术与数字大学建设深度融合;另一方面,需要警惕因不同地区间的“数字鸿沟”而加剧教育不公平,通过加强偏远地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等方式,确保国家数字大学建设成果由全体社会成员共享。

最后,坚持以人为本。作为教育数字化战略向纵深推进过程的重要标志,国家数字大学并非传统高校的数字化延伸,而是作为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核心载体,通过制度创新与技术融合重构教育生产关系。建设国家数字大学既是实现教育数字化的创新路径,更是教育公平问题的破题之道。技术永远只是手段,唯有坚守“以人为本”的价值内核,才能让数字教育真正成为照亮教育公平之路的明灯。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研究者为蔷薇属物种演化机制提供了新见解 科学家在AI模型中内置“防火墙”
探秘繁殖密码:铺就葡萄育种“黄金路线” 地球“极客”勇探火星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