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十四五’时期国家重点出版物专项规划项目”《东学西传文献集成初编》新书首发座谈会在上海师范大学举行。复旦大学党委书记裘新、副校长陈志敏,上海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林在勇、副校长陈恒,上海图书馆党委书记杨春花、馆长陈超,上海市社联党组书记王为松共同为本书首发揭幕。
?
记者从上海师范大学获悉,《东学西传文献集成初编》是近年来上海规模最大的外文文献编纂出版项目,由上海图书馆、上海师范大学与复旦大学出版社联合整理编纂出版。该书共115卷,收录文献77种,其中徐家汇藏书楼所藏文献67种,涉及拉丁语、英语、法语、德语、意大利语等文种,出版地涵盖当时西方大部分主流国家和地区。
《东学西传文献集成初编》以具体文献展现了明清时期中西文化交流的面貌,揭示了16至19世纪400年间中国文化西传的历史轨迹,彰显了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以及在现代文明形成过程中发挥的重大作用。
四百多年前,利玛窦、汤若望等人带着西方科学来到中国,而《东学西传文献集成初编》则逆向溯源,以1480年《曼德维尔游记》对东方的浪漫想象为起点,到《论语》拉丁译本助燃欧洲启蒙运动的理性之光,再到以《赵氏孤儿》为代表的18世纪欧洲的“中国戏剧热”,以及中国文学、历史、科技著作的西译和西方研究中国的书目的工具书等,用文献证实了一条被长期忽视的文明动脉:中国文化曾深度参与塑造现代世界的思想底色。
与会专家认为,目前“东学西传”相比“西学东渐”研究仍处于不平衡的状态,与国家所强调的加强文明互鉴研究、宣传中华文化、讲好中国故事、加强国际传播能力仍有一定的距离。《东学西传文献集成初编》的整理出版将有助于改变这一状况,有利于加快构建与我国综合实力相匹配的中国话语和叙事体系,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提升中华文明的国际传播力、影响力、感召力。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