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科幻走进现实—— |
新质生产力“低空经济”专场活动在广州南沙举行 |
|
4月16日,2025年广州基层科普行动项目——科普助力“百千万工程”暨新质生产力“低空经济”专场活动在广州市第二中学南沙天元学校举行。本次活动以“飞越低空”为主题,邀请广东空天科技研究院(南沙)飞行器总体设计师陈旭智作演讲嘉宾,中科智城(广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吴鸿担任主持。
活动现场。
?
本次活动由广州市科协主办,广州市南沙区科协协办,中科智城(广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承办,广州市第二中学南沙天元学校支持,力求将前沿科学知识传播给广大群众,推动广州“科普助力百千万工程”稳步走深走实,在全市范围内掀起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热潮,为提升全民科学素养筑牢坚实根基。
2024年被称作“低空经济元年”,如今低空经济正以超乎想象的热度席卷而来,成为当下经济发展版图中最为亮眼的存在。而无人机作为低空经济中的重要一环,也早已走进我们的生活。
陈旭智作报告现场。
?
活动上,陈旭智从无人机的发展历史讲起,从早期的寇蒂斯-斯佩里“空中鱼雷”到如今走进千家万户的多旋翼飞机,无人机凭借它的轻便、灵活等优势已广泛应用到航拍、测绘、物流、应急等各个领域。
在谈及低空经济发展时,陈旭智提到,传统意义上的飞机,其主要飞行活动集中在3至6千米以上的高空区域。以美国为例,由于他们通用航空产业高度发达,0至3千米的空域被大量通用航空飞机充分利用,由此构建起了一套成熟的低空飞行生态。反观我国,航空工业起步相对较晚,在0至3千米的低空空域利用方面,仍存在较大提升空间。
活动现场。
?
“我国在无人机产业领域具备显著的技术优势,这为低空经济发展带来了新契机。”陈旭智进一步指出,若能有效整合无人机技术资源,构建一套更加智能化、高效化的低空产业体系,不仅能填补当前低空经济发展的短板,更能极大地拓展低空经济的发展边界,释放出难以估量的发展潜力,让低空经济拥有更为广阔、多元的发展可能。
陈旭智认为,无人机要大范围发展,离不开技术的支持。他以无人机送外卖为例,除了飞行器本体外,它还需要通信、导航、监控、空域、维保等一系列衍生的综合服务。除此之外,要支撑无人机产业高速发展,还需要解决两个关键问题:安全和高效。目前国内已有不少团队从事这方面研发工作,并且取得了不少优秀成果,这为低空经济应用场景爆发式增长注入磅礴动力。
“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我们飞行背包的研发成功,在特种勤务、消防应急等专业领域很快就能看到他的飞翔的身影。不仅如此,它的后续的扩充型号也可以作为低空经济中民用通勤的一种新方式,为大家实现一个‘从阳台到阳台’的出行梦。”陈旭智说。
对话现场。本文由主办方供图
?
在对话问答环节,陈旭智和吴鸿围绕“个人飞行器离我们还有多远以及作为普通人驾驶飞行器上天首先应该考虑哪些问题”等问题进行一系列讨论。现场同学们热情高涨,纷纷针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踊跃提问。陈旭智一一耐心解答,现场气氛热烈。
据了解,本次活动是中科智城(广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承担的2025年广州基层科普行动项目——科普助力“百千万工程”重要内容。后续,该公司还将围绕“车路云(无人驾驶)、智慧城市”等新质生产力领域,推出更多精彩的科普讲坛。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