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孙丹宁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4/17 15:37:08
选择字号:
他们“跨时空对话”,打造学生国家安全教育新课堂

 

“为了持续观测一个关键数据,父亲打了铺盖卷24小时守在实验室......他们为了祖国核潜艇事业默默奉献,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中国第一代核潜艇首任总设计师彭士禄的女儿彭洁在大连理工大学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网络成长公开课上,深情讲述彭士禄为中国核动力事业拓荒的事迹,激励青年学生以科技之力捍卫国家安全。

4月14日,在第十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到来之际,大连理工大学深入挖掘学校校友、师生参与维护国家军事、文化、科技、生态和极地安全的红色资源和鲜活事迹,以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为媒介,构建虚拟现实场域,通过科技感满满的云端演播室、连线互动的校友嘉宾、仿真再现的成果模型等场景化、互动性的载体设计,为学生解读国家总体安全观的内涵,强化学生国家安全意识。

“云端”公开课。大连理工大学供图

从彭洁女士讲述学校首届校友、时代楷模彭士禄院士为新中国核动力事业拓荒深潜,筑牢国家军事安全防线;到中国爆轰高速摄影光测技术研究的开拓人与奠基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研制工作的主要参加者,已经97岁高龄、仍奋斗在科研一线的吴世法教授,走到学生们中间,讲述自己为实现国家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奋斗一辈子的故事;再到所在团队19次挺进北极、12次远征南极科考的建设工程学院师生,讲述投身极地科考,以自主创新筑牢国家极地安全屏障的事迹……杰出校友、身边榜样们与学生听众云端互动,同频共鸣,共同学习领会新时代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意义,涵养家国情怀、激发使命担当。

“看到云端课堂里师生校友讲述捍卫国家安全的不凡事迹,同时又感受着安静祥和的校园环境,更能体会到国泰民安来之不易,也激发了自己要努力成为千万守护者其中一员的信念。”大连理工大学楚宸宇同学分享道。

据悉,近年来大连理工大学积极探索运用虚拟现实、数字建模、云端互动等技术载体构建场景交互、时空对话的浸润式网络课堂,并通过设计制作国家安全周历,指导学生拍摄主题短视频、微短剧等广泛科普国家安全知识,努力增强育人吸引力、实效性。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研究者为蔷薇属物种演化机制提供了新见解 科学家在AI模型中内置“防火墙”
探秘繁殖密码:铺就葡萄育种“黄金路线” 地球“极客”勇探火星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