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昊昊,王宗怡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4/11 17:52:13
选择字号:
院士专家共商新刊《信息对抗技术》未来发展

 

记者4月10日从国防科技大学电子对抗学院获悉,《信息对抗技术》第二届编委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全体会议近日在该学院举办,中国科学院院士郭光灿、郭世泽以及相关高校、科研院所和期刊的百余名专家学者共商期刊发展大计。

会议现场。主办方 供图

  ?

创刊于2022年7月的《信息对抗技术》,是国防科技大学主管、电子对抗学院主办的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信息对抗专业领域科技期刊,创刊以来密切跟踪信息技术前沿领域,及时报道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有力促进了信息对抗技术学术交流与发展。

为积极推动期刊高质量发展,解决新刊自由来稿优质稿源不足、数据库收录难等瓶颈问题,电子对抗学院党委机关先后四次深入编辑部一线调研,了解发展难点堵点,将相关问题列入学院重点工作督办,赴《雷达学报》《中国军事科学》《国防科技大学学报》等7本领域知名期刊调研学习办刊经验,并邀请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主管人员、优秀期刊主编等来院为期刊创新发展把脉问诊。

在此基础上,该刊编辑部专门拟制《期刊建设发展报告》,从主要发文单位、文章被引、资助项目、研究热点、同类期刊对比等方面分析差距不足,明晰“建设成为国家级中文核心期刊、在领域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发展目标,明确服务学科建设、扩大领域知名度等主要举措;以期刊编委会换届为契机,修订编委会章程,拟制了优秀论文、优秀审稿专家评选办法,上线期刊公众号,规范和加强了期刊制度建设和宣传推广渠道;邀请相关领域10名两院院士、76名知名专家和37名青年专家担任编委会成员,高标准组建期刊第二届编委会,凝聚学界智慧。期刊还积极协办“纵横”网络空间安全创新论坛、全国电子战大会等全国性学术会议,以“会刊一体”运行模式促进资源联动。

“我们将深度融入学校期刊集群化建设,积极构建期刊、学术会议、科技传播等多元一体的学术交流形式,尽快成长为具有引领性的国家一流学术期刊。”《信息对抗技术》主编、国防科技大学教授曾芳玲说。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大鱼”潜入1100米深海,点亮一颗星 柔性衣壳影响帕金森病病理蛋白体内传播
科学网2025年3月十佳博文榜单公布! 古代岩石为罗马“小冰期”提供新证据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