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国园艺学会桃分会主办,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研究所承办的“中国园艺学会桃分会2025年学术研讨会”在河南省郑州市召开。会议主题聚焦种质资源、性状遗传、功能基因、品种选育等11个方向,包括7个大会主旨报告和18个学术报告。
观摩现场。中国农科院郑果所供图
?
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曹永生在会上指出,面对新形势,如何通过科技赋能,建设农业强国、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推动桃产业发展,是农业科研工作者当前要考虑的重要问题。全国桃科技工作者要更加紧密团结起来,用全产业的思维,构建桃的全产业链科技创新体系,布局农民增收创新链。同时,加快三产融合,一产要上水平,二产要上规模、三产要大发展,推进品种、品质、品味、品牌的高质量发展,争创好吃、好看、好种、好卖、好想的“五好”桃,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做出新贡献。
曹永生强调,要充分发挥桃分会组织引领和平台作用,从国家战略出发,以产业问题和需求为导向,凝聚全国科研力量,强化科技创新协同攻关。同时,做好产业服务和新技术、新模式推广宣传,促进科研成果落地应用。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研究员韩月彭、江苏省农科院研究员俞明亮、山东农业大学教授彭福田、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研究所研究员曹珂、北京农林科学院林业果树研究所研究员任飞等20多位专家学者围绕桃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及深入评价进展、桃性状遗传与新品种选育研究进展、桃优异基因的鉴定及功能验证、桃高效分子育种技术体系建立与应用、桃主要性状的分子调控网络解析与应用、桃栽培与采后生理研究与应用等研究方向作了学术报告。
会议组织考察调研了河南省许昌市鄢陵县观赏桃花基地及郑果所研究员王力荣中原学者工作站。该工作站科研基地占地600多亩,目前已培育观赏桃新品种20多个。工作站通过引进中原学者王力荣团队,组成专家委员会,针对行业领域发展中存在的技术难题,开展行业内相关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工作站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快观赏桃花种质资源创新与新品种培育等关键技术研究,对科研成果实行系统化、规模化的研究开发,并转化成产业成果。
来自全国50多家科研单位的130多名桃科研工作者参加了此次会议。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