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沈春蕾,楼威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4/3 10:21:33
选择字号:
跨越千余公里,一名大学老师向公众分享AI技术

 

“这场讲座真是一场及时雨,让我们看到了人工智能(AI)技术在提升生产效率、优化产品质量方面的巨大潜力。我们回去后就准备组建专门的团队,探索AI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

日前,听完温州市物联网产业协会举办的一场题为《AI工具对传统行业的赋能—以DeepSeek为例》的讲座后,一位传统制造业企业的负责人发出这样的感慨。

这场讲座的报告人是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秦飞巍,他希望通过讲座的形式推动传统行业与新兴技术深度融合发展,为企业实现数智化提供清晰思路。

从今年元宵节开始,常年扎根实验室搞科研、带学生的秦飞巍“突然向外起来”——从下基层、深入厂房、联手产业协会到“驰援”阿克苏,再到前往中小学和医院做科普讲座、现场交流等,他忙得不亦乐乎。

3月12至14日,秦飞巍在戈壁滩上跨越了1000余公里,先后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介绍DeepSeek的使用、分享开源算法对传统产业升级的各种机遇和可能性。

“秦老师讲到,DeepSeek等开源大模型让端侧数智化,只要我们跟上人工智能的步伐,就不会再为成本发愁。这让我们既有了信心,又有了可行的思路。”阿克苏地区温宿县林草局林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林业工程师刘晓凤说。

围绕大模型及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3月25日,秦飞巍在浙江省瑞安市人民医院和100多名临床医生展开了深入探讨。“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加持,会在医疗领域获得令人惊喜的解决方案。”这是他们探讨后一起得出的结论,并达成联合开发的意向。

3月26日,津巴布韦宾杜拉科学教育大学举行建校25周年庆活动,秦飞巍在线做了一场题为《DeepSeek与下一代人工智能赋能教学与科研》的特邀报告。他不仅重点演示了DeepSeek是什么、可以做什么、怎么用,还详细介绍了中国在大模型、生成式人工智能等方面的发展成就。“希望这样的讲座不仅可以促进DeepSeek在津巴布韦顶级理工科大学的应用,还可以让中国的人工智能成为讲好‘中国故事’的主角。”秦飞巍说。

秦飞巍介绍,每次做报告前,他都会针对讲授对象的知识掌握情况和兴趣爱好,提前备课,备课耗时甚至比正式报告的时间要长得多。在报告过程中,他会根据台下听众们的现场反应,及时地调整内容。

他告诉《中国科学报》:“作为一名大学老师,向普通公众进行AI和DeepSeek相关知识的科普分享,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给宋代古船请来现代“医生” 可控飞行的最小无线机器人问世
胶原蛋白如何“钉”在一起 中国科学家提出捕捉透镜引力波的新方法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