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至29日,第五届人工智能与工业技术应用国际学术会议(AIITA 2025)在陕西西安举行。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院长鲁春丛、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副校长刘宏伟、西安邮电大学副校长巩红出席并致辞。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副院长段学超、西安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陈彦萍共同主持会议。
会议现场。主办方供图
?
本次会议为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首次主办的国际学术会议,采取“1场大会主论坛+4场平行分论坛+1个企业展览”的活动形式,通过“线上+线下”双轨模式汇聚学术界、产业界科研中坚力量,打造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重要学术交流平台,推动人工智能与工业技术深度融合。AiScholar艾思科蓝为大会提供全过程的技术和服务支持。
鲁春丛在致辞时指出,人工智能已成为驱动工业智能化转型升级的核心引擎,正在重塑全球工业竞争格局。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将以本次会议为契机,深化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构建全链条技术转化体系,重点突破工业场景下的人工智能关键共性技术,切实推动科技创新成果高效转化。
刘宏伟表示,本次会议主题与学校学科优势和发展战略高度契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将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等领域技术突破,构建开放共享的学术生态,探讨AI赋能工业的前沿技术与应用场景,为工业智能化转型升级注入新动能。
巩红指出,人工智能与工业技术的深度融合,正引领新一轮产业变革。西安邮电大学作为西北地区信息产业和现代邮政业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深化“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促进跨域合作,助力加快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报告现场。主办方供图
?
主题报告环节,中国科学院院士黄维以《未来产业:柔性电子——厚植根部技术,打造中国碳谷》为题,系统阐述柔性电子技术对提升信息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战略价值。而北京大学教授谭营分享了烟花算法在复杂工业系统中的优化突破;西北工业大学教授韩军伟展示了人工智能在医疗影像诊断、病理分析等领域的创新实践;南方科技大学教授唐珂解析了智能优化算法在工业场景的应用范式;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孔宪光分享了构建工业数据要素价值化与资产化的理论框架。
会议同期举办了四场平行分论坛,分别聚焦“AI+工业场景实践应用”“工业数据治理与大模型赋能”“智能算法创新与行业应用”和“通信技术与软件工程暨智能工厂工业软件”等主题,来自高校、企业、科研院所的16位嘉宾及24位投稿论文作者作现场报告,78位投稿论文作者进行海报展示。
此外,会议同期举行企业展览活动。联想(北京)有限公司、陕西省大数据集团有限公司等10余家企业集中展示了人工智能赋能工业领域最新技术及产品解决方案,吸引了大批参会者咨询交流,为科研成果转化、产业供需对接提供优质沟通平台。
据了解,本次会议由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学会技术支持,陕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陕西省科学技术厅、西安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西安市数据局指导,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西安邮电大学联合主办,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数据管理与应用研究所及智能化研究所、西安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联合承办,AEIC学术交流中心、高性能电子装备机电集成制造全国重点实验室、工业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等10余家单位协办。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