哒、哒、哒……在上海电机学院的具身智能机器人场景应用联合实验室内,一个浑身白色的机器人握着矿泉水瓶,正在直线往目的地走,把瓶子放入容器后再返回。机器人旁边,围绕着几名学生,专注地看着它的一举一动。
这个实验室是上海电机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一个缩影。三十多名学生分组学习,体验从零件装配到场景测试,再到拆卸的整个流程,在实践中了解具身机器人工业生产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从而提升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地方应用型高校要成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高地,要努力围绕产业需求输出更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和高质量应用科研成果。”上海电机学院院长龚思怡表示。
应用型人才培养“三变革”
3月29日,在上海市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改革试点启动大会暨上海电机学院深化人才培养改革推进会上,上海电机学院副院长王宏志介绍了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工作的总体方案。
?
该方案遵循“服务区域重大需求,适应未来产业发展,坚持实践创新导向,注重学科交叉复合”的改革理念,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以校企协同育人为基本路径,搭建“必要的基础理论教育、系统的专业知识教育、充分的职业实践教育”三者相结合的知识能力体系,创新“双培养主体、双教师队伍、双学习场景、双能力培养、双证书认证、双发展通道”的卓越现场工程培养“六双”模式,着力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体制机制、培养要素、评价方式的“三变革”。
学校遴选了机械学院作为试点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作为试点专业开展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试点,先行先试,并期望通过试点改革带动全校其他学院和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探索,全面推动改革工作。
同时,上海电机学院紧密对接上海"3+6"产业体系及临港新片区产业集群发展需求,重点布局了"高端装备""航空航天""集成电路及新材料""数字经济"4大特色专业群。
为及时有效地给学校优化调整学科专业布局把脉掌舵,学校专门成立了应用型学科专业设置委员会,建立了“行业产业主导”的学科专业委员会管理机制;此外,学校还创新成立了三个中心,产业发展研究中心旨在构建产业需求闭环响应机制;产教协同育人中心将作为对接企业、政府、行业及科研院所的重要窗口;学业指导中心则为学生发展提供全方位咨询服务,这些举措将有力支撑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让在校生具备职场“即战力”
前不久,在上海电机学院举办的2025届毕业生春季校园招聘会上,来自高端装备、集成电路等先导产业领域里的100余家优质企业,纷纷找到了心仪的“未来员工”。
不少企业表示,面对未来AI和机器人工业化的挑战,他们更倾向于招聘具备过硬专业技能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能力,有一定实习经验,还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大学毕业生。
“这些毕业生之所以是企业眼中的‘香饽饽’,主要是因为他们具备职场‘即战力’。”龚思怡表示。
?
近年来,上海电机学院推动机制体制深层次变革,建立“产业需求牵引”的学科专业快速响应机制。从体制上改变学校学科专业设置内循环决策流程,建立包含“学校-学院-专业”三层级的办学与产业需求反馈机制,缩短人才供给的响应周期。
上海电机学院借鉴德国应用技术大学办学经验,突出“专业设置以产业发展为导向,人才培养以实践为导向,科学研究以应用为导向”,采用“宽口径培养、按需编班”的培养方式和“大一结束选专业,大二结束选产业,大三结束选企业,大四结束选职业”的培养路径,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所学专业、所服务产业、所实习企业和所选择职业,实现学生培养与产业企业的需求精准对接。
此外,学校还通过“驻企培养”,学生在全面熟知企业工作环境及岗位要求的基础上提升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同时可考取工艺工程师、测试工程师等企业所需的职业技能证书,为未来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打造应用型人才培养新生态
近日,上海电机学院也重新修订了人才培养方案。
“本轮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牛鼻子’是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全校本科生在1-4学年将分别进行为期1-4个月的综合实习实训,不断强化适岗能力。”龚思怡表示。
目前,上海电机学院已与上海智元新创技术有限公司、上海电机厂有限公司等几十家企业共建实验室和“现场工程师工作站”,引导学生走出校园,到企业里去研究解决“真刀真枪”的问题。
上海电机学院与上海智元新创技术有限公司共建的具身智能机器人场景应用联合实验室。图片由上海电机学院提供
?
龚思怡指出,只有让学生在“一线战场”锤炼“货真价实”的实践能力,才能促进“毕业即就业”的无缝衔接,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的有机衔接与价值共生。
新版人才培养方案另一个亮点则是遵循“有设计的留白原则”为学生设置了包括微专业、微课程、专项班等在内的以培养跨学科交叉复合能力为导向的个性化教育课程平台,通过“学习增量”,满足学生学历深造与职业发展的多元需求。
“强化‘内功’,打造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师队伍,是应用型高校提升人才培养能力的必要保障。”龚思怡介绍,学校聚焦学校重点发展的主干学科、专业群及“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前沿领域,实施“领军人才+骨干教师+青年博士”三层级引进计划。
同时,不断优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全职教师中30%要具有企业工作经历,50%能主导企业项目研发,来自合作企业的兼职教师深度参与教学实践占比30%以上,形成“产教融合、校企协同”的师资生态。
展望未来,上海电机学院党委书记鲁雄刚表示,学校将坚守“技术立校,应用为本”的办学方略,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战略支点,创新打造应用型人才培养生态,深度整合政校企行资源,构建“需求共研、课程共建、平台共享、成果共创”的全链条协同机制,努力培养更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