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多处理器分布式量子计算实现 |
更接近于大规模实际应用 |
量子计算示意图。图片来源:英国牛津大学物理系
?
继加拿大Xanadu量子技术公司开发出全球首台可扩展光量子计算机原型后,英国牛津大学研究团队又展示了一项关于分布式量子计算的重要突破,使得量子计算更加接近于大规模的实际应用。他们通过使用光子网络接口成功地将两个独立的量子处理器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完全连接的量子计算机。该研究成果5日发表在英国《自然》杂志上。
近期量子计算相关研究成果频出。此次突破解决了量子计算领域长期存在的“可扩展性问题”。量子计算机如果想具有颠覆行业的潜力,其必须能够处理数百万个量子比特。然而,在单个设备中集成如此大量的处理器是不切实际的,因为它会导致设备体积庞大。新方法通过将小型量子设备链接在一起,实现了计算任务在网络中的分布处理。理论上,这种网络可以包含无限数量的处理器。
此架构依赖于模块化设计,每个模块仅包含少量的囚禁离子量子比特(即量子信息的基本载体)。这些模块通过光纤相连,并利用光信号而非电信号进行数据传输。这种方法允许不同模块间的量子比特纠缠,从而实现跨模块的量子逻辑操作。
团队首次展示了如何通过量子隐形传态在远程系统之间执行逻辑门操作,这是构建算法的基础单元。这一成就不仅标志着向“量子互联网”迈出的关键一步,还表明了未来远程量子处理器可以组成一个超安全的通信、计算和传感网络的可能性。
此外,团队还证明了这种方法可以通过执行Grover搜索算法来提高效率,这是一种能在大型非结构化数据库中快速查找特定条目的量子算法。此次演示强调了分布式量子计算方法如何超越单一设备的限制,也为构建高性能量子计算机奠定了基础。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