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资助下,华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荔枝病害研究团队取得重要成果,成功揭示了植物病原卵菌抑制植物免疫的新机制。相关研究近日发表于《植物生物技术杂志》(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
荔枝霜疫霉引发的霜疫病,是荔枝生产中面临的首要病害。在病害流行年份,荔枝果实的染病率可高达30%-90%,严重威胁荔枝产业的稳定发展。效应子作为荔枝霜疫霉干扰植物免疫、实现成功侵染的关键“武器”,一直是研究重点。
效应子PlAvh133介导的植物免疫抑制机制模式图。研究团队供图
该研究中,研究人员首先借助前期转录组数据,筛选出一个在病菌侵染早期上调表达的RXLR效应子——PlAvh133。通过一系列实验发现,敲除该效应子基因后,病菌的毒力显著降低;而过表达或在本氏烟中进行异源瞬时表达,则明显促进病菌侵染。这充分表明,PlAvh133是一个重要的毒力因子。
为进一步探究其作用机制,研究人员运用免疫共沉淀联合质谱技术,筛选并鉴定出PlAvh133 的植物靶标蛋白为乙醇酸氧化酶LcGLO1。随后的体内、体外实验均证实,二者之间存在强相互作用。利用共聚焦显微镜观察二者的亚细胞定位发现,PlAvh133定位在植物细胞的细胞质膜上,而LcGLO1原本定位在过氧化物酶体中。然而,当同时表达PlAvh133和LcGLO1时,LcGLO1会显著地转移至细胞质膜上。
乙醇酸氧化酶具有将乙醇酸转化为乙醛酸并释放H2O2的功能,但质膜定位的LcGLO1 却抑制了植物的活性氧迸发,进而增加了植物的感病性。进一步研究揭示,效应子PlAvh133 可直接抑制LcGLO1的酶活性,并促使LcGLO1-LcCAT定位至质膜,从而提高H2O2的分解效率。
此外,研究发现质膜定位的LcGLO1能够与LcCPK5发生互作。LcCPK5是一种钙依赖性蛋白激酶,它可将病原菌侵染胁迫诱发的瞬时钙信号迅速转化为磷酸化事件,进而调控ROS迸发。二者互作后,会抑制LcRBOHD的蛋白积累量,降低ROS迸发水平。
该研究揭示了病原菌利用RXLR效应子抑制植物活性氧迸发的多重机制:荔枝霜疫霉通过PlAvh133改变LcGLO1的亚细胞定位,同时干扰LcGLO1和LcRBOHD的功能,最终抑制活性氧的迸发,促进自身侵染。
此外,该研究对LcGLO1、LcRBOHD、LcCPK5等多个荔枝抗病基因进行了表征,并在荔枝愈伤组织中验证了LcGLO1的抗病功能。这一成果为荔枝抗病育种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宝贵的材料。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111/pbi.70457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