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23日,以“AI与教育:超越什么?关注什么?”为主题的第八届世界教育前沿论坛在福州举行。
本次论坛由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和德旺基础教育研究院联合主办,香港大学教育政策研究中心、福建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苏州大学新教师基金共同承办,由福州市教育局、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田家炳基金会共同支持。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界知名专家学者、一线教师、校长代表共计300余人齐聚现场,探索AI在教育中的应用,为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在致辞中,福建省政协副主席、民盟福建省委会主委阮诗玮表示,要以“四个超越、四个关注”积极应对人工智能对教育的影响和挑战,即超越技术探索,关注应用普及,推动更广泛的教育平权;超越被动使用,关注多元参与,打造更科学的育人工具;超越工具依赖,关注个性发展,培养更具创造力的时代新人;超越技术中立,关注价值引领,立德树人塑智(塑造人工智能),把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嵌入AI工具中,让AI真正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持续进步。
在致辞中,世界教育前沿论坛主席、香港大学原副校长程介明表示,人工智能正在重塑全球教育图景,他希望与大家深入探讨并共同展望AI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及未来发展。
在主旨报告环节,香港科技大学首席副校长郭毅可表示,在人工智能北背景下,教育需实现四大进化——从知识传授迈向能力培养;从面向大众的统一模式转向个性化定制;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转为主动探索求知;从机械式学习转变为注重人性关怀与创造力激发。
武汉理工大学原校长杨宗凯表示,当下,AI教育核心挑战在于教师遭遇“不会用、不愿用、不能用、不敢用”四大困境。为化解难题,试点工作以培训、课程规划及案例指导等多举措协同推进。与此同时,教育范式向“感知控”个性化学习转变,借助对话式智能体推动知识有效迁移。
香港大学哲学系助理教授黄裕舜带指出,AI在节省成本、助力科研与教育的同时,也带来了科技垄断、加剧不平等、冲击人际情感、失业及控制权失控等风险。对此,他提出教育应推动教师从“知识”“应用识”转向“人识”,以培育学生的人际沟通与伦理能力;引导学生进行跨学科批判思考与方法论反思;并倡导理性利用AI,避免过度依赖。
圆桌对谈环节以“智启未来——AI、教育与人类的同频之路”“中小学AI应用:锚点何在?”“AI时代下学习的‘美学’”等为题,聚焦AI与教育的当下图景与未来走向,与会专家表示,在AI时代,教育必须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转向能力提升,其核心在于培养人机协同素养。同时,教育也必须从功利性的“工具性”转向注重“体验性”,重拾哲学与人文教育的价值。面对AI时代,教育要回归人的本质,通过教育捍卫人类的独特性。
会议现场 组织方供图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