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记者从甬江实验室官网获悉,知名有机功能材料科学家方磊已回国加盟甬江实验室,担任主席研究员、有机功能材料研究中心主任。
稍早前,甬江实验室微信公众号也发文《知名有机功能材料科学家方磊全职加盟甬江实验室》介绍:今年春天,方磊辞去美国德州农工大学(Texas A&M University)化学系教授兼系主任的职务,结束了在美近二十年的学习、科研与教学生涯,回国全职加盟甬江实验室,创建有机功能材料研究中心。
文章介绍,1999年,16岁的方磊进入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开启了大学生涯。珞珈山下,本硕七年,课堂之外的方磊,也和所有年轻人一样,爱玩反恐精英、星际争霸等热门游戏,但更多的时候,方磊还是喜欢泡在实验室里,捣鼓各种实验。从本科的懵懂探索到硕士阶段跟随何永炳教授研究超分子化学,他逐渐找到了方向。
本硕期间,他两次赴港交流学习。维港的海风中,他前所未有地领略到国际科研的澎湃活力,学术视野迅速拓展。方磊笑称,这段交流的经历,也刷新了他这个“小镇做题家”的认知边界,这让他更加渴望走向更大,更前沿的舞台。
2006年夏天,硕士毕业的方磊远赴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攻读博士学位。正是在那里,他遇到了科研道路上的长期引路人——世界顶尖化学家Fraser Stoddart教授。在攻读博士期间,他深深的体会导师极其严格又无比自由的风格:一方面,对各类文稿有着无比严格的规范,标点符号、语法、格式、排版、色彩,也包括核磁数据精确到小数点后几位,ChemDraw结构式的键角和键长,等等。因此,课题组给外界呈现的材料都很有辨识度。
另一方面,Stoddart教授在具体的科研选题、实验设计和技术路线上,对学生完全放手,无为而治。正如他对方磊所言:“我不管你做什么,努力工作就对了,我相信你一定在做很有意义的事情。”
方磊亦不负师门期许,成功创制出由分子机器聚合而成的 “分子肌肉纤维”,并实现了协同累积式的分子收缩/伸展可控运动,为基于分子运动机理的人造肌肉研发奠定了关键基础。值得一提的是,方磊的这项研究恰是Stoddart教授日后斩获诺贝尔奖的核心贡献领域之一。
博士毕业后,方磊选择跳出舒适区,前往斯坦福大学鲍哲南教授课题组做博士后研究,进一步迈向了应用导向的前沿材料领域。“在Stoddart那里,我学会了突破想象、探索边界;在鲍老师这里,我知道要让科学研究走出实验室,成为能够服务社会的材料。”
多年之后,Stoddart教授对已经拿到德州农工大学终身教职的方磊仍是嘱托:Lei, tackle a big problem and do your own thing.
2016年,Stoddart教授因其在“分子机器”的设计与合成方面的开创性贡献,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那些精妙设计的分子机器有“齿轮”和“转轴”,可以把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运动。今年10月,2025年诺贝尔化学奖则颁给了金属有机框架(MOFs)的开创者们。这种材料像“分子海绵”,内部空腔可以储存气体、捕获二氧化碳。
2025年春天深夜,德克萨斯州。一座别墅的窗外是几盏路灯在夜色中闪烁,这是方磊在德州寓所的最后一天。在此之前,经朋友介绍,方磊听说了一个位于祖国甬江畔的新型研究机构。经过几轮沟通的快速推进,他接受了来自甬江实验室的offer,做出了回国全职加盟的决定。
在美国生活了近二十年,怎么就想回国了?他的答案是:从踏出国门的那天起,就知道自己一定会回来。而这些年他感受到国内科研生态实实在在的变化:基础研究得到长期稳定投入,跨学科协作日益深化,产学研协同越来越紧密,“时机成熟了”。
(原标题:材料科学家方磊回国全职加盟甬江实验室,曾师从诺奖得主)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