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涵养“大先生”品格,上海海洋大学师生共探教育家精神 |
|
|
11月10日,上海海洋大学举办以“赓续教育家精神,做新时代‘大先生’”为主题的师德沙龙。沙龙围绕追梦圆梦、师风相承、共向未来、强师铸魂四个维度展开,7位师生代表结合亲身经历和个人体悟,先后进行了分享。
“教育家精神,是‘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信念,是教书育人的坚守,是‘求是创新’的精神,它从来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踏踏实实干出来的,是产业链、创新链、教育链的高度融合。”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生物资源与管理学院教授陈新军以《扎根蓝色国土,践行教育家精神》为题,率先从远洋渔业事业发展历程中挖掘教育家精神的内核。
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教授王锡昌则巧用学科概念,以酶这一“食品人”最熟悉的生物催化剂为喻,和在场师生共同探讨食品教师如何以教育家精神为核心“催化因子”,在“科技汇聚”与“人生引领”的双赛道上,为行业赋能、为未来育才。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生物资源与管理学院教授唐浩以“海大弟子”与“海大教师”的双重身份,讲述了他眼里教育家精神的代际传递。“大家都在以不同方式传递‘用心做学问、真心育新人’的坚守,这份自学生时代便浸润我的精神,如今已成为我教书育人与科研工作的准则。”
“作为一名从军营归来、在科研中探索、并立志回归讲台的预备党员,我深知,这些青春岁月里最温暖的‘师风群像’,既是我梦想的播种者,更是我终生追随的榜样。”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学生郭子菁分享道。
上海海洋大学党委常委、海洋生物资源与管理学院党委书记郑卫东在交流中表示,只要把“搏浪天涯”的家国情怀与“笃学健行”的学术追求,继续写进教案、写进船舱、写进全球治理舞台,就一定能打造一支“搏浪天涯、笃学健行”的高水平教师队伍,为海洋强国贡献源源不断的“海大智慧”,培养“海大先生”。
“教育家精神不是孤立的存在,需要制度保障、文化浸润、全员参与,才能真正融入办学治校的血脉。”上海海洋大学党委教师工作部部长张帆指出,本次交流旨在搭建一个“共悟精神、共话使命”的平台,让教育家精神从个体践行走向群体共鸣,让“争当大先生”成为教师的自觉追求。
上海海洋大学党委副书记潘燕强调:“作为学校发展见证者和亲历者,每一位教师都应是教育家精神的传承者和实践者,要深刻认识自身肩负的时代重任,努力做精于‘传道授业解惑’的‘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成为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