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鲁丽敏团队与合作者,修订了非洲酸蔹藤属的物种界限,编制了非洲酸蔹藤属物种检索表。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Molecular Phylogenetics and Evolution。
葡萄科酸蔹藤属全球约有95种,广泛分布于亚洲、澳洲、非洲和美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该属作为葡萄属的近缘类群而备受关注,且部分种类具有药用价值,蕴藏良好的保护与利用前景。先前研究已揭示该属存在非单系性问题,翼序藤属和禾串藤属嵌入酸蔹藤属内部,学界因此建议将其合并。然而,即使在这一广义界定下,酸蔹藤属仍不构成单系类群,尤其美洲类群与葡萄属显示出更近的亲缘关系。此外,由于样本覆盖不足,非洲类群的系统位置长期未能明确。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物大数据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团队基于全球范围取样,整合叶绿体基因组与核基因数据,构建了酸蔹藤属稳健的系统发生框架,重建了其生物地理历史与关键形态性状的演化历程,并对来自非洲大陆和马达加斯加的类群进行了物种界定与分类修订。
基于叶绿体和核基因的系统发生分析均支持酸蔹藤属-葡萄属分为4个主要分支,尽管分支之间和内部存在一定程度的核质冲突。这些主要分支与花序类型和花梗形态特征高度吻合,因此这些性状可作为关键的分类依据。
研究人员进一步发现,非洲大陆的酸蔹藤属物种并非单系群,而是分别归属于花序类型不同的两个分支,且每一支系都同时包含来自亚洲和非洲的物种。基于核基因数据的生物地理学重建表明,自渐新世以来,酸蔹藤属至少经历了两次从亚洲到非洲大陆的独立扩散事件,以及一次从亚洲到马达加斯加的扩散过程。
通过整合分子系统发生、形态特征和地理分布证据,研究团队修订了非洲酸蔹藤属的物种界限,并描述了3个来自马达加斯加的新分类群:安奇拉纳纳酸蔹藤、拟宽叶酸蔹藤和多小叶圆叶酸蔹藤。此外,团队还编制了非洲酸蔹藤属物种检索表,为该类群后续的分类鉴定与保护利用提供了重要工具。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16/j.ympev.2025.108388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