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晨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11/10 17:49:45
选择字号:
中国科学院2025科学节成都分会场活动举行

 

11月7日下午,中国科学院2025科学节成都分会场活动在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以下简称成都分院)科学城园区正式拉开帷幕,吸引了成都市部分中小学的400余名师生参与。此次科学节集结了成都分院系统单位的优质科普资源,通过科普集市、视频展播、实验展演、科研课堂成果汇报及专家报告等多种形式,将科学知识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传递给公众。

开幕式上,《LHAASO探索伽马射线暴》科普视频进行了首次展播,带领同学们领略宇宙深空的奥秘。

随后,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带来的《信息传递的华丽蜕变——从原始火光迈向激光时代》实验展演,通过沉浸式互动,带领师生穿越光通信的演进史。来自天府新区十一学校的学生代表,汇报了《以湿地为媒,叩科学之门》的鹿溪河环保小课堂教育成果。他们讲述了在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以下简称成都山地所)科研人员指导下,前往鹿溪河实地观察、为湿地“做体检”的科学实践过程。

在“兴隆湖科学大讲堂”环节,中国首批航天员赵传东作了题为《星空浩瀚探索无限》的主题报告。他回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于1992年正式立项。1995年,首批航天员选拔启动,赵传东毫不犹豫地报名,最终从1500多名飞行员中脱颖而出,成为14名首批航天员之一。

“航天员大队的公寓,是航天城每天最晚熄灯的地方。”赵传东如此描述航天员的生活。他们每天需要学习八大类、上百个学科的基础与专业理论,还要进行大量极端环境适应训练,包括操作复杂设备、处理紧急情况以及完成科学实验。

例如在离心机训练中,航天员要承受8倍重力加速度,会导致呼吸困难、面部肌肉变形。尽管手边就有一个可以随时暂停训练的红色按钮,但赵传东和所有队友一样,从未按过。

2003年,中国迎来首次载人飞行任务。赵传东虽然一次次为飞天做准备,却屡屡与机会擦肩,他坦言:“个人的遗憾在祖国的荣耀、国人的骄傲面前不值一提。航天大队有一句口号——战友飞,就是我在飞!中国的航天成就是几代人接续奋斗的结果,离不开每个人的默默奉献。”

互动环节,赵传东和同学们围绕空间站生活、航天员训练等话题作了交流。四川天府新区麓湖小学六年级学生喻馨表示,通过讲座了解了许多新知识,并向赵传东提问了关于载人返回舱如何着陆地球的操作过程。

此次活动由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主办,中国空间科学学会、太阳活动与空间天气全国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成都射频科学与技术中心、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系统单位、天府宇宙线研究中心以及中国科学院大学成都学院共同承办。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科学网2025年10月十佳博文榜单公布 从寒到暖,热木星为何要越过“雪线”
警惕颜色鲜艳食品中的合成色素 天文学家发现有史以来最亮的黑洞光爆发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