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期双清论坛“实体肿瘤免疫治疗新策略新技术”在合肥召开
2025年10月30—31日,自然科学基金委第437期双清论坛“实体肿瘤免疫治疗新策略新技术”在合肥召开。本次论坛由自然科学基金委医学科学部、生命科学部、化学科学部、交叉科学部和计划与政策局联合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承办、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大健康研究院协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大健康研究院田志刚、中山大学马骏、四川大学魏于全共同担任论坛主席。自然科学基金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张学敏,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校长刘连新,论坛主席田志刚在开幕式上致辞。
张学敏强调,免疫检查点的发现催生了PD-1抑制剂的成功研发,使部分晚期肿瘤患者获得治愈成为可能,为人类最终战胜肿瘤带来了希望。当前,这一领域正处于寻求关键突破的重要阶段。为此,本次论坛汇聚了来自基础研究、临床医学与生物医药企业的多方专家,旨在推动概念创新、临床验证与产业研发的深度融合。期待与会专家凝聚智慧、聚焦核心难题,共同为我国肿瘤免疫治疗的创新发展厘清路径、贡献实策,助力实现里程碑式的医学突破,为加快科技强国建设、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注入新动力。
刘连新介绍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肿瘤免疫治疗相关领域的研究基础,并表示期待通过本次论坛的深入研讨,进一步促进免疫治疗在实体肿瘤临床治疗中的实际应用。
田志刚代表论坛主席致辞,他指出本次论坛选题兼具挑战性与战略前瞻性。我国在肿瘤免疫治疗及相关药物研发方面已具备良好基础,但在从基础研究向产业转化的关键环节仍面临瓶颈,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之间的衔接至关重要。他强调,本次论坛的研讨结构和专家组成设置合理,有助于促进各方互动交流。同时,他对研讨质量、科学问题凝练和预期目标的实现提出了明确要求。
本次论坛创新组织形式,围绕“肿瘤免疫治疗新靶点”“抗体类药物的增效与微环境智能响应技术”“合成免疫技术与肿瘤细胞治疗”“新型肿瘤疫苗设计策略与治疗性疫苗”4个议题,在每个议题中都分别安排了基础研究专家、临床医生和企业的技术专家开展专题报告,共安排4个主旨报告、32个专题报告、4场交互式讨论和1场综合讨论。与会专家从肿瘤免疫治疗基础研究、成果转化、新药研发、临床应用全链条开展深入交流,围绕跨越当前实体肿瘤免疫治疗难点和免疫治疗药物研发的痛点凝练了核心科学问题,并就优化科学基金项目布局提出了建议。
自然科学基金委医学科学部咨委会委员卞修武,来自全国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生物医药企业的40余位专家学者,以及自然科学基金委相关工作人员参加本次论坛。(医学科学部张彬、石嵘供稿)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