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教育部海洋科学领域“101计划”核心教材发布会暨海洋领域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推进战略研讨会在山东青岛召开。会上,由中山大学遥感科学与技术学院牵头编写的《极地海洋学》教材正式发布,填补了国内极地海洋学教学与参考用书的空白。
记者获悉,该教材由中山大学主导,联合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集美大学、中国气象局等多所高校及科研院所的专家与一线教师共同参与编写。它是首部系统阐述极地海洋过程以及极地与全球变化相互作用机制的教材。
据《极地海洋学》主编、中山大学遥感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程晓介绍,编写团队对极地海洋的关键过程和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全面梳理,详细呈现了多圈层相互作用机制、观测与模拟方法。
该教材立足新时代极地科学发展的前沿方向,从科学性、系统性和战略性等多个维度发力,以我国多次极地科考的数据和观测为依据,依托极地海洋领域大科学装置,同步推进开展极地海洋领域的现场教学实践和教学竞赛活动。编写期间,还在“中山大学极地”号2025航次中开设北极科考现场的直播教学课程,助力相关专业本科新生培养。
未来,该教材将在全国推广,服务海洋科学、海洋工程、大气科学、遥感技术、地理科学、海洋生物、海洋化学等地球科学相关专业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以及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学习与研究需求。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