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江庆龄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11/2 16:51:00
选择字号:
它影响了几代读者,《科学的历程》出版三十周年纪念活动举行

 

11月1日,“科际穿越·科创校长空间站”特别活动——《科学的历程》出版三十周年纪念活动在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科技馆分馆)举行。

1995年,著名科学史家、清华大学科学史系教授吴国盛主编的《科学的历程》问世。该书以泰勒斯的宇宙本原之问为起点,沿着亚里士多德、伽利略、牛顿、达尔文、爱因斯坦的“思想食谱”,系统梳理从古希腊到现代科学的发展脉络,既呈现知识积累,更揭示思维革命——从古希腊的自由探索到近代实验传统,再到当代科学的专业汲取,以人文笔触实践了科学精神的历史嬗变。三十年来,它经历多次再版,影响了几代中国读者对科学本质的认识。

在活动现场,吴国盛深入阐述了科学史研究对当代社会的独特价值。他指出,科学不仅是一套知识体系和技术方法,更是一种独特的文化传统和精神追求。

吴国盛正在分享。

“三十年前写作《科学的历程》时,我们希望让中国读者了解科学不是从天而降的,它有自己的历史和文化根源。”吴国盛表示,“如今重新审视这本书,我更加确信,理解科学的历程,就是理解人类文明的历程;把握科学的精神,就是把握现代社会的灵魂。”

“技术可以被快速复制和应用,但科学精神需要长期培育。”吴国盛特别强调,在人工智能、生物技术、量子科学等前沿领域快速发展的今天,科学史教育显得尤为重要。真正的科学创新从来不是单纯的技术突破,而是建立在深厚的人文素养和批判性思维之上。

在随后的对谈环节,上海科技馆馆长倪闽景与吴国盛就科学传播、科学教育等话题展开了富有启发性的交流。

对谈环节。图片均由上海科技馆提供

本次活动现场特别设置了新书签售区、三十周年纪念版图书展台以及主题海报展示区。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斑彩菊石为何如此艳丽 特殊引力波事件指向“第二代黑洞”存在
高能同步辐射光源通过工艺验收 科学家提出“冷冻表界层分析新方法”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