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在长深高速河惠段改扩建项目城北段,路侧一排波浪型声屏障引人注目。这是广东高速公路首次试用的3D打印声屏障。该技术为路域噪声治理提供了更智能、更绿色的新方案。
路侧3D打印声屏障。粤交集宣供图,下同
?
减轻行车噪音的声屏障如何实现3D打印?据介绍,项目团队积极开展试验探索,创新引入3D打印技术,作业前,利用数字软件对声屏障三维模型智能拆解成多个平面“拼图块”,经数字化建模、编程,生成3D打印图纸。随后,3D打印机按照图纸路径,稳定输出混凝土材料,自下而上进行层层堆叠、粘合,最终形成坚固整体。
相比传统工艺,该项技术有着成型快、省人工、吸音效果佳等优点,还能灵活完成复杂的曲线和图案。为保证“打印”质量,现场还部署了视觉与多传感器监测系统,并借助数字孪生技术,构建与实体打印设备同步的虚拟模型,实时监控打印状态。
声屏障“打印”现场。
?
造型设计方面,声屏障还融入了河源地域文化元素,展现出山水的灵动美感,增强了视觉观赏性,接下来还将加入环保荧光材料,使声屏障在夜晚能发出柔光,既美化夜间行车环境,又提升行车安全性。
记者了解到,长深高速河惠段改扩建项目全长约116.6公里,起于广东省河源市东源县,终于惠州市惠阳区,采用双向八车道高速公路标准改扩建。目前,项目正加快剩余路面、桥梁工程建设,冲刺年底全面建成通车目标。
项目航拍现场。
?
作为广东省“十四五”规划重点工程,项目将“双碳长深·平安智能”理念融入建设全周期,以科技创新驱动绿色低碳实践。比如,项目打造了广东首个光伏智慧梁场,每年可提供绿色电能近110万度,并将完成制梁任务的光伏板迁移至万绿湖服务区继续服役,实现绿色运营和永临结合等。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