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最新一期年度《全球气候状况报告》指出 |
|
地球34项气候关键指标,22项突破历史纪录 |
|
|
“2024年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且可能是至少过去12.5万年间最热的一年。不仅如此,在地球34项气候关键指标中,有22项已突破历史纪录,且多项指标仍在朝着不利方向急剧发展。”
这是最新一期的年度《全球气候状况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传递的核心信息。这项由俄勒冈州立大学的科学家牵头、波茨坦气候影响研究所(PIK)等机构参与的国际联盟共同编制的报告,于10月29日发表在BioScience期刊上。
该报告引用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全球数据,提出了三条具有 “高影响力” 的应对策略:快速淘汰化石燃料、保护和恢复自然生态系统、减少粮食损耗与浪费。
“若我们采取大胆且迅速的行动,仍能限制全球变暖幅度,但机会窗口正在关闭。”撰写《报告》的牵头作者、俄勒冈州立大学教授威廉?里普尔(William Ripple)警告称,气候缓解策略已存在、具有成本效益且亟需实施;而若不采取有效策略,人类马上就要面临不断升级的风险,“这些风险可能会压垮和平体系、治理体系以及人类与生态系统的健康”。
报告合著者、波茨坦气候影响研究所所长约翰?罗克斯特伦(Johan Rockstr?m)表示,过去几年,地表温度、海洋热含量、海冰减少量以及火灾导致的植被覆盖减少量等关键指标,均以显著幅度打破历史纪录。而气候危机的加剧,正给地球核心运转系统带来一系列高度关联的风险——从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AMOC)等临界点要素,到地球生命生物圈的完整性,再到全球水资源的稳定性。
“但我们的报告也表明,这种对地球系统及人类社会前所未有的威胁,是可以缓解的。”约翰?罗克斯特伦说。
研究团队梳理的“高影响力”行动组合,涵盖能源、自然生态与全球粮食系统等领域。具体而言,在能源领域,《报告》提出快速淘汰化石燃料,将是对气候缓解贡献最大的举措之一;在自然生态领域,保护和恢复森林、湿地、红树林与泥炭地等生态系统,每年可吸收或避免约100亿吨二氧化碳排放,同时还能维护生物多样性与水资源安全;在粮食系统领域,减少粮食损耗与浪费(目前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的 8% 至 10%)、转向以植物为主的饮食结构,可大幅降低排放,同时还能促进人类健康与粮食安全。
“每避免0.1℃全球变暖都意义重大。”《报告》作者呼吁,哪怕只是微小的降温,就能显著降低极端天气、生物多样性丧失及跨越气候临界点的风险,“全球协同行动可立即为社区与生态带来收益,而拖延将锁定更高成本与产生更严重的影响”。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93/biosci/biaf149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