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汉斌,何乐韵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10/30 15:36:02
选择字号:
东莞市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松山湖)启动

 

10月29日,2025第四届粤港澳大湾区(东莞)无人自主技术(人工智能)创新论坛在东莞松山湖举行。论坛上,为响应国家将“具身智能”列为未来产业的战略部署,东莞市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松山湖)同期启动。

记者获悉,该中心将聚焦具身智能机器人领域,以训练验证为核心,以特种机器人为着力点,逐步构建包含创新平台、训练场、供应链平台、成果示范应用展厅、试点街区、服务平台的“6个1”核心体系,为东莞市发展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提供有力支撑。

启用现场。主办方供图,下同

  ?

本届论坛由东莞市科协、东莞市科技局、东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支持,广东华中科技大学工业技术研究院、广东省智能机器人研究院主办,精心设置了主题演讲、主题展览、启动仪式等环节。与会专家分享了无人自主技术在智能网联汽车、海洋作业、低空经济、极地测绘等场景的应用及发展机遇。

广东华中科技大学工业技术研究院院长、广东省智能机器人研究院院长张国军在致辞时指出,东莞具有发展无人自主技术产业的产业环境和配套优势,正在建设高水平的技术创新平台和中试测试基地,为相关产业的聚集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支撑。

李克强作主旨报告。

  ?

论坛上,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教授、智能绿色车辆与交通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李克强以《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现状及展望》为题作主旨报告。他指出,智能汽车是新一轮科技革命的代表性产业,是世界各工业强国的战略竞争高地,从车路云一体化系统、计算基础平台、云控基础平台、自动驾驶领域AI技术五大方面分享了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技术创新进展,并提出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议。他表示,对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要坚定发展信心、客观看待问题、坚持推进路径、持续发展投入。

此外,上海交通大学研究员葛骑岐围绕海上无人技术的机遇与挑战展开探讨;粤港澳大湾区低空经济无人机协会执行会长、汇天深圳城市机场合伙人刘立波分享了低空技术在文旅场景中的创新实践;香港城市大学教授景兴建介绍了水下机器人驱动系统的最新研究成果;武汉大学中国南极测绘研究中心教授张胜凯结合极地科考实践,分享长航时无人设备在北极环境下的试验与保障技术;中山大学软件工程学院产业数字化服务中心主任戴欣则从产业生态角度,分析无人技术在不同场景中的市场化路径与协作机制。

  ?

论坛现场。

  ?

本届论坛现场设置了主题展览会,10余家高新科技企业新秀全方位展示了海陆空三大领域的前沿技术产品,包括水下智能设备、无人艇、无人机及反制无人机设备、移动机器人等。企业代表与观展者零距离探讨前沿技术的最新应用,打造出探趋势、挖商机、寻合作的“秋收场”。同期,还举办了产教融合发展论坛,学术界及产业界的专家学者围绕“无人自主技术产教融合”展开深度讨论。

东莞市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杨爱军表示,本届论坛是东莞市重点科普项目的一部分,已形成学术品牌影响力,将以论坛为新的示范标杆,推动各类创新要素充分流动和优化配置。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高能同步辐射光源通过工艺验收 科学家提出“冷冻表界层分析新方法”
真正有助于缓解便秘的食物是它 我国首颗海洋盐度探测卫星完成在轨测试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