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田瑞颖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10/27 15:48:27
选择字号:
植物羊毛甾醇合酶功能演化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漆小泉、助理研究员马爱民等与合作者从原子层面揭示了植物羊毛甾醇合酶独特的催化机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新植物学家》(New Phytologist)。

三萜环化酶可催化2,3-氧化鲨烯生成多种三萜骨架化合物。其中,羊毛甾醇合酶(LAS)催化生成的羊毛甾醇是动物和真菌中胆固醇与麦角固醇合成的前体;而环阿屯醇合酶(CAS)催化产生的环阿屯醇则是植物甾醇及油菜素内酯类化合物合成的主要前体。此前已在少数植物中鉴定到了羊毛甾醇合酶基因,但植物羊毛甾醇合酶的催化机制及其介导的代谢途径在植物中的生物学功能仍不清楚。

漆小泉团队系统鉴定了33个科、46个植物物种中的羊毛甾醇合酶基因,发现该基因广泛分布于双子叶植物中,并可催化2,3-氧化鲨烯生成羊毛甾醇。

研究人员采用量子力学/分子力学方法,比较分析了动物、真菌与植物中9个羊毛甾醇合酶的去质子化过程。结果表明,动物和真菌羊毛甾醇合酶通过C9阳离子中间体进行去质子化生成羊毛甾醇;而植物羊毛甾醇合酶则经由C8阳离子中间体完成该反应,揭示了两条不同的催化路径。系统进化分析显示,植物羊毛甾醇合酶基因起源于植物祖先的环阿屯醇合酶基因,而非来自于动物和微生物羊毛甾醇合酶基因。这一结果表明羊毛甾醇合酶基因在植物、动物和真菌中发生了趋同进化。

研究团队还分析了拟南芥和番茄羊毛甾醇合酶基因的CRISPR-Cas9突变体和过表达株系的生长发育变化,发现植物羊毛甾醇合酶基因显著调控植物根系发育。

这项研究首次从原子层面揭示了植物羊毛甾醇合酶独特的催化机制,阐明了其与动物和真菌羊毛甾醇合酶基因在进化上的独立性,并明确了羊毛甾醇合酶基因在植物根发育中的关键作用,为作物抗逆育种提供了新的分子靶点。

相关论文信息:

http://doi.org/10.1111/nph.70642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真正有助于缓解便秘的食物是它 我国首颗海洋盐度探测卫星完成在轨测试
新型光电神经网络架构让光电计算精度更高 神秘宇宙“斑点”究竟是什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