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至26日,第二届中国博物馆学大会在苏州狮山国际会议中心召开。大会首次聚焦“可持续发展”,旨在凝聚学术思想、探索实践路径,共同擘画博物馆可持续发展的未来蓝图。
第二届中国博物馆学大会于10月24日开幕,自然科技博物馆专委会的成立仪式于大会现场举行。上海科技馆馆长倪闽景作了题为《万物可藏万物可展》的主旨报告。第四届全国博物馆学优秀学术成果推介获奖者名单也于活动现场公布。
?
在10月23日举行的中国博协自然科技博物馆专委会成立大会上,大会选举产生了专委会第一届领导机构,上海科技馆党委书记姜道荣当选为主任委员,并审议通过了《中国博物馆协会自然科技博物馆专业委员会管理办法》《五年发展规划(2025—2030)》。
中国博物馆协会理事长刘曙光指出,自然科技类博物馆是国家创新体系和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塑造民族创新能力的摇篮。专委会的成立,不仅是中国博物馆协会的一次重要“扩容”,更是回应社会公众对科学文化热切期盼、推动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客观需求。他期望专委会未来能有效打破长期以来文博与科技场馆间的无形壁垒,促进“文”与“理”的深度融合,在中国博物馆事业的版图上,构建起“车之两轮、鸟之双翼”的均衡发展新格局。
大会期间,同步举办了多场分论坛,其中“自然科技博物馆建设发展”平行论坛四由中国博协自然科技博物馆专委会主办、上海科技馆承办。
在主旨报告环节,著名天体物理学家张双南以其独创的“审美两要素”理论,为博物馆策展构建了一套融合科学精神与人文关怀的策展哲学;美国芝加哥菲尔德博物馆展览部主任马特·马丘克则系统展示了美国博物馆的观众研究体系,强调了“理解观众”是所有博物馆发展的共同“解题钥匙”。
随后的三场圆桌对谈,主题分别为“无界生长:跨界融合与场景重构”“创造学习:教育创新与生态建设”“深度链接:藏品活化与价值新生”,集中展现了专委会未来将要发力的三大方向。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