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1月26日从湖南省湘潭市家畜育种站获悉,1月24日13时许,湖南省首例体细胞克隆沙子岭猪在湘潭县兴龙畜牧业公司诞生。
图为湖南首例沙子岭猪克隆猪。受访者 供图
?
据介绍,为保护沙子岭猪遗传资源,由湘潭市家畜育种站牵头,依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印遇龙科研团队,以及岳麓山实验室、湖南农业大学、湖南省畜牧兽医研究所等单位科创平台,自2024年6月起开展了沙子岭猪体细胞克隆试验。
原产于湘潭的沙子岭猪,被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品种名录”,是珍贵的畜禽遗传资源。湘潭市家畜育种站与湘潭县兴龙畜牧业公司合作,利用冷冻保存的沙子岭猪耳组织成纤维细胞,通过克隆胚胎构建、培养、移植,“长大杂”受体母猪于1月24日下午顺利分娩。
刚出生的沙子岭猪克隆猪在吃母乳。受访者 供图
?
湘潭市家畜育种站站长谭红介绍,首胎产下的两只活体克隆“宝宝”,保存了沙子岭猪“短嘴筒、蝴蝶耳、牛眼睛”的特征,呆萌可爱,各项身体指标正常,正接受饲养技术员的精心照料。
湘潭市农业农村局研究员吴买生表示,体细胞克隆技术能实现100%的遗传物质保存,留住“舌尖上的美味”。他透露,2005年起,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教授王维团队与湘潭合作开展猪人异种移植研究,共研究了11个地方猪种,发现沙子岭猪的生物安全性最高,确认沙子岭猪是猪人异种移植最佳供体;用沙子岭猪胰岛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成功率达到95.45%。
吴买生表示,首例体细胞克隆沙子岭猪的诞生,实现了遗传资源的长期保存和活体恢复,为优质地方猪种创新资源保护方式提供了良好的试验示范和引领。下一步,各方团队将联合研究克隆猪对环境的适应性、生长发育、繁殖性能等特性,围绕克隆猪后代的肥育性能、肉质特性、基因特性等开展深入研究。
印遇龙表示,猪与人类在解剖结构、生理学、免疫学和基因组学等方面具有相似性,因此成为许多疾病模型的理想选择,比如被广泛用于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研究的动物模型。猪的器官大小、结构与人类相似,这使得它们在异种移植研究中有着重要应用前景。
印遇龙进一步表示,通过基因工程技术,科学家可以在猪体内修改特定基因,提高异种移植的成功率。目前,基因编辑技术已在猪身上取得显著进展,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免疫排斥、病毒传播等问题。沙子岭猪作为食用动物、疾病模型和异种移植供体猪,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将在现代农业、医学研究和临床治疗等领域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团队将利用克隆技术,对选育出的饲料转化率高、产肉量高、肉质好的沙子岭猪个体进行克隆,快速大量复制优异沙子岭种猪,为沙子岭猪品种改良提供新途径。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