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怎么样坚定的信念,让您能够把毕生的精力,毫无保留地奉献给崇高的妇产科事业?”在大屏幕上,演员胡歌问向对面坐着的人。
“我深爱着我脚下的这片土地,还有生活在这篇土地上的人民。我无法忘却那些在落后医疗条件下,就像我母亲一样,承受无尽痛苦的中国妇女。她们的遭遇,触动了我内心深处的柔软,让我迫切地想要用我的医术,为她们带去帮助,为她们服务。我敬畏每一个生命,渴望守护每一分健康。”老者把花白的头发梳成利落的马尾,眼神慈爱而坚毅。
9月29日,由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党委、东方卫视中心、上海话剧艺术中心跨界联合出品的原创历史人物剧《王淑贞》在复旦大学相辉堂首演。
《王淑贞》以中国西医妇科创始人、现代妇产科学奠基人之一、红房子医院老院长王淑贞投身妇产科学事业的人生经历为主线,展现了这位医学大家从幼年到老年的“医路人生”,对医学事业的执着追求和深沉的家国情怀。
胡歌扮演整场话剧的“讲述者”,通过“影像+AI”的创新设计,胡歌与王淑贞的扮演者开展了一场“跨越百年”的隔空对话。
“跨越百年”的隔空对话。
用一生做一件事
贯穿整部话剧的,是王淑贞的一句话:“我用我的一生,做了一件事情,我希望我把这件事做好”。
故事开始于玉兰花树下。8岁的王淑贞经历了母亲因为产褥热而去世的悲痛。
“嫁人就能过上好日子的念头,滑天下之大稽!祖母要你活得有自己的价值,即便是女子,也要自强,要好好想想将来做什么。”在祖母的指引和开导下,王淑贞自此立下学医的志向,故事也徐徐展开。
19岁时,王淑贞考取清华大学“庚子赔款”奖学金赴美留学。她是第一位“庚款”资助获得医学博士的女性。
学有所成后,王淑贞抱着解决“国家医学落后这个病灶”的决心回到祖国,在上海西门妇孺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前身)工作。王淑贞在这家医院创建了我国医学史上第一个西医妇科,并成为该院有史以来第一位担任科主任的中国人。
抗日战争期间,西门妇孺医院遭受严重破坏,王淑贞坚守医院这个阵地救治伤员。战后,她作为上海女子医学院院长,面对汪伪政府的威胁,不屈不挠。
新中国成立后,医学事业迎来春天,王淑贞任上海第一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院长,推动中国妇产科学进一步发展。期间,她积极投身医学研究和教育,促进国际交流,引进国际上先进的医疗技术,并帮助医护工作者学习先进理念,显著提升了中国妇产科的诊疗水平。
剧照。
晚年的王淑贞,依然心系医院和患者,她的故事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代代相传,成为激励后辈不断前行的精神力量。
舞台剧中,时间线来到1991年,生命即将走向终点的王淑贞,在爱人的陪伴下,再次来到红房子,许下“希望红房子越来越好”的祝福。随后,缓缓走下舞台。
而故事并未结束,年轻的医者们,在舞台上站成几排。
“1995年,华东地区第一例试管婴儿在医院诞生。”
“2002年,医院主编了第一版7年制国家级规划教材《妇产科学》。”
“2008年,我们的本科生课程妇产科学荣获国家级精品课程。”
“今年1月,完成国产原研单手臂单孔腹腔镜机器人的国内首次临床试用。”
……
“老院长,我们向您汇报!我们没有辜负您的期望,时刻把治病救人的使命放在心上,我们传承了您的精神,沿袭了您探索的道路!”
剧组合影。图片均由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提供
由医护人员演绎的大师精神
从2018年开始,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以大师剧形式,出品了一系列原创舞台剧目。而不同于往年45分钟的大师剧,《王淑贞》的总体时长达到100分钟,呈现技巧上,结合多媒体舞美设计,采用多幕剧、多场次的形式,串联起王淑贞8岁到92岁的风雨人生。
“王淑贞教授求学和归国的历程,也是那个时代的缩影,她的拳拳报国之心,是非常值得被我们所尊重的。”话剧出品人、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院长、党委副书记姜桦表示,“同时,她敢于突破创新,为中国带来了最先进的技术和理念,完成了很多开创性的工作,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早在两三年前,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就开始了对王淑贞生平的资料整理和收集工作。在复旦大学历史学系、上海市档案馆、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档案馆、耶鲁大学、哈佛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霍普金斯医学院、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图书馆、洛克菲勒档案馆等一众海内外高等院校和机构的支持和帮助下,团队得以细致梳理历史脉络,生动展现王淑贞教授及妇产科学从过去到现在每个阶段的独特贡献。
姜桦介绍,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今年也迎来了建院140周年。“希望通过此剧,让更多人得知王淑贞在医学教育领域的重要贡献,了解她对中国现代妇产科学发展的重要意义及赋予红房子医院独特的精神气质,让更多学子从王淑贞教授的身上汲取胸怀祖国、服务人民、严谨求实、敢为人先、团结协作、甘为人梯的科学家精神。”
演绎阵容以红房子医院的医护人员为主要班底,还引入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演员王一楠、朱晔,东方卫视主持人刘畅、衣漪,上海戏剧学院邱海萍,小荧星艺术团学员以及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学生。
在姜桦看来,话剧《王淑贞》不仅仅展现了这位医学大家的崇高品质和创新精神,也呈现出了新时代医护人员投身治病救人伟业,孜孜不倦、自我超越的昂扬斗志。“在话剧中,也展现了医护人员团队积极向上、热爱社会的精神。我们医护人员的初心,以及我们对于医学事业的追寻,是跟王淑珍教授高度的一致的。”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