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兆昱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4/9/27 18:14:26
选择字号:
外国教授在西湖大学办暑校!他想为中国培养引领性数学人才

 

“我想传递一个信息,即大学应该更加开放地与高中生互动,这在其他国家被证明是非常有用的国际经验。”西湖大学理论科学研究院数学教授Ivan Fesenko说。

Ivan对《中国科学报》记者详细描述了他的美好愿景:就像父母帮助孩子,大学“发自内心地”帮助处于黄金年龄的高中生早日接触高等教育、思考未来的方向。这种活动是非营利性的,对高中生免费,且与竞争和选拔无关。

优秀的教育家总是行动派。经过努力,Ivan将心愿“落地”了:在西湖大学,他成功地为15名热爱数学的高中生举办了第一届公益暑校,召集到资深数学家为他们讲高等数学,所有费用全包。阿里巴巴达摩院赞助了本次暑校。

如今,Ivan 正在计划筹办第二届公益数学暑校。他希望与更多人合作,将参与学生增加到100名。他还有个更宏伟的目标:在中国建立专门的数学学校。

“有数学天赋的人很稀有,但中国的人口基数是庞大的。由于环境或资源的限制,‘金子’被埋没了。”Ivan想通过一年年的传承,逐渐发现这些“金子”,为中国培养引领性数学人才。

Ivan Fesenko为高中生讲课。

  ?

来到中国

Ivan来自俄罗斯,有一双深邃的淡褐色眼睛。作为资深数学家,他曾在英国诺丁汉大学担任近30年的教授,培养的多位学生已在世界各国的大学担任教授。他的博士生Caucher Birkar更是获得“数学界的诺贝尔奖”——菲尔兹奖,如今在清华大学任教。

自去年来到中国、全职加入西湖大学,有个愿景就在Ivan的心中扎根——他一直想为中国的数学教育做点什么。

18岁时,Ivan曾获得全俄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冠军,少时的他成长于俄罗斯教育体系下,从12岁开始,有很多公益性质的数学“圈子”就深深影响着他——譬如每周晚上的数学俱乐部、当地大学举办的数学寒暑校。在这些活动中,青少年与大学教授和高等数学密切接触,随自己的心愿和兴趣去选择、思考未来的研究方向。

Ivan发现,不仅是俄罗斯,在很多其他国家也有类似的数学活动。而中国虽然是奥林匹克竞赛大国,在国际奥赛中成绩斐然,但中学生似乎鲜少与大学数学接触。

“15到18岁是学习数学的黄金年龄,年轻人的大脑思考能力强,学习新概念的速度更快,他们非常适合领略高等数学的美,并做些新的事情。”Ivan强调,让高中生接触大学知识并非“揠苗助长”,关键在于方式——需要找到好的老师,用合适的方式帮助和激励热爱数学的青少年成长,他们很可能成为下一代引领人工智能革命等科技创新的中国数学家。

说做就做,在得到西湖大学的支持后,Ivan邀请了他认识的一众数学家,志愿为热爱数学的高中生讲课。

包括Ivan在内,共10位教授。

  ?

数学家庭

第一届暑校经过报名,共有15位高中生参加,均为高一学生。他们的家庭背景不同,成绩不同,知识储备不同,但同样都有一颗热爱数学的心。

授课老师则来自在中国高校工作的中、俄、意、波兰等国籍的教师,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对教育下一代年轻人抱有很大的热情。

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教授Nikita Kalinin说:“Ivan邀请了我,而我正好有教学经验,我喜欢教孩子。”

Nikita向记者介绍,在上世纪的俄罗斯,每个城市或小镇都有公益性的、代代相传的数学“圈子”。从大学起,Nikita就成为“圈子”中的老师,面向7岁到18岁的孩子,兼职教学,一教就是7年。

第一届暑校共持续2个星期,课程内容非常丰富,包括热带几何导论、Burgers方程、集合论入门、p-adic数、椭圆曲线、数学建模导论、杨氏矩阵等。

这是一场特别的数学暑校。没有选拔与比较,没有功利性目标,没有经济的负担,这些高中生轻装上阵,纵使一开始还有些羞涩、放不开,少年们却慢慢发现,面前的资深数学家们并不是想象中的“巨人”,他们目光明亮、言笑晏晏,总是鼓励大家畅所欲言。

其实,面对这些中国孩子,要讲好高等数学是很大的挑战。授课使用全英文、学生没有高等数学基础、学生的性格和知识储备也不尽相同……但这难不倒授课老师。

西湖大学数学讲席教授陈华一表示,在每堂课的开头,授课老师会先跟学生互动,了解每位学生的知识结构,然后一步步引导学生搞清楚高等数学的概念。不同于以灌输知识为主的传统课堂,暑校的老师不断地给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自由表达,同时鼓励学生“挑战”老师。”

陈华一为高中生讲课。

  ?

毕竟,暑校的目标不是让高中生在短时间内掌握高等数学的知识,或达到什么高度,而是“打开一扇窗”,让他们领略到数学之美,让他们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除了数学学习外,还有丰富多彩的科学与文体活动,包括三场科学前沿讲座,参观西湖大学、中国丝绸博物馆、阿里巴巴,以及电影、艺术、体育、跨文化交流活动。

参加暑校的高中生们。

  ?

Ivan感到很满意,这正是他心目中“如同大家庭般”的数学“圈子”。数学教育不应止步于教科书或竞赛,而更具备传承精神——传递知识,传承精神,自由探索,平等讨论。

他告诉这些高中生:“今天,你们是这个大家庭中最年轻的成员,衷心希望你们在未来成为国际上的佼佼者。如果以后你成为数学家,也将在这样的大家庭中教导下一代,就像父母帮助子女。这不是一个普通的家庭,这是数学家庭。”

暑校师生合影。王兆昱/摄

  ?


引领未来

Ivan表示,在人工智能时代,数学的价值大大提高,培养数学家就等于为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培养底层的中坚力量。

“ChatGPT-4已被大家广泛使用,但没有人知道其工作原理。只有数学家能从根本上理解它。这种理解将大大改进下一个ChatGPT模型,并为国家经济带来可观的收益。”Ivan说。

陈华一也表示,科技成就的背后离不开数学。数学的本质是抽象,即归纳出超越直接经验的结构与规律。创新,即创造出之前没有的东西,这正是抽象给人带来的关键能力。

Ivan希望,本次数学暑校能带动更多中国的优秀大学,从明年开始也开办类似的寒暑校。

“中国现在需要开展类似的活动,以发现、支持和培养数学人才,他们将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科学,使中国成为世界的领导者,尤其是人工智能革命的领导者。前景是广阔的。”Ivan说。

在第一届暑校开办期间,Ivan奔走在校园中,忙得不亦乐乎。那是杭州骄阳似火的时候,他却不做任何防晒措施,他告诉记者,高温常常会催化他脑海中的数学灵感,许多灵感都是他在桑拿房里产生的。说罢便放声大笑。

“年轻人拥有巨大的内在能量。也许只有1%的人有数学天赋,但中国的人口基数是巨大的。”Ivan相信,那些未被发掘的数学天赋就像埋藏在土壤中的种子,只要给它们合适的环境和足够的阳光,就能绽放出惊艳的花朵。无论是在人工智能的浪潮中,还是在未来的数学殿堂中,他们的名字必将被铭记。而Ivan,则将继续在这个充满希望的国度中,播撒数学的种子,等待未来的硕果累累。

*文中图片除标注外,均为受访者提供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科学网APP论文&基金最新活动来了 他们的15年“铸剑”之路
星链卫星让射电望远镜“失明” 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的十大注意事项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