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世界,人工智能正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的各个领域,势必在微观与宏观两个层面对人文社会科学产生冲击。数智时代人文社会学科发展面临哪些机遇与挑战?如何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与科技人文知识体系?数智时代高校学术期刊转型面临哪些困境与出路?如何建设新时代高品质学术期刊?
为了回答这些问题,9月20~22日,第二届“数字·智能的世界”学术研讨会暨《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创刊45周年高端论坛在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举办。11位知名学者、主编进行了主旨发言,9位青年学者在青年论坛作了交流发言,近百位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兰州大学的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
在9月21日的圆桌论坛中,专家学者们围绕数字、智能的新理论、新问题、新方法,聚焦跨学科研究前沿领域,针对科技人文、数字人文、数字史学、人机对话等议题进行了充分交流。来自社会科学领域的专家们就各自的学科领域,重新思考和定义了数智时代的学科边界与范式,就如何构建社会科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展开了讨论。
活动现场。图片由上海交通大学提供
2024年恰逢《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创刊45周年。《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主编彭青龙回顾了学报的历史与成绩,并汇报了未来的发展规划。他表示,学报将继续坚持问题导向,在不断提升办刊质量的同时,积极主动地策划能体现跨学科探索、反映时代需求的新栏目,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性课题,不断提高期刊影响力。与会的多位期刊主编也围绕数智时代学术期刊的转型与发展发表了见解。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