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韩扬眉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4/9/16 9:56:13
选择字号:
袁亚湘院士:高端科学专著与优秀科普图书,二者不可或缺

 

在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袁亚湘办公室的书架上,《最优化理论与方法》被置于书籍满满的书架中,但袁亚湘一眼便能找到。

《最优化理论与方法》封面。

这是1997年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是袁亚湘学术生涯早期撰写出版的科学专著。黄蓝白封面的硬皮书,内页纸张微黄,但干净平整,袁亚湘将其保存得很好。

从这本书开始,袁亚湘与科学出版社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数十年来,在许多数学家和主要科学类图书出版单位共同推动和努力下,袁亚湘编写和出版了多部数学专著、科普图书,并组织了多套数学丛书,促进了数学领域的学术研究和传播。

编辑与学者合作的“典范”

在袁亚湘看来,科学出版是学术成果的记录、传播与共享的重要载体,以及科学精神、思想和方法传播的重要途径。这要求编辑有较高的专业性和敏锐度,精准把握学术前沿。而且,在科学出版领域,编辑和学者应该是朋友,这样双方才能建立互信互助的良好关系。
《最优化理论与方法》的责任编辑林鹏,曾担任过科学出版社 党委 书记、董事长。袁亚湘和林鹏在密切合作中建立起的亲密友谊,已成为学者与编辑合作的典范。
1988年8月,袁亚湘学成回国,进入中国科学院原计算中心工作,并在第二年开始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现中国科学院大学)讲授《数值线性代数》和《最优化方法》。
那时,国内科学专著的种类和数量都不多。1995年,林鹏向袁亚湘发出邀约,请他写一本有关最优化研究的科学专著,期望能作为研究生教材,并作为从事计算数学、运筹学等研究的科研人员的参考书。
袁亚湘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在之后的一年里,他和南京师范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教授孙文瑜结合课程讲义、最新前沿进展等合著了《最优化理论与方法》一书。1997年1月,该书正式出版发行。
《最优化理论与方法》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无约束最优化、约束最优化和非光滑最优化的理论和计算方法,包括了当时国际上关于优化研究的最新成果。在“豆瓣”网站上,读者留下了这样的点评:“如果学习最优化理论的话,这本书是第一选择”“如果学习最优化方法,就看这本书”。
与科学出版社的第一次合作,给袁亚湘留下了深刻印象。“编辑向我们约稿后,我们就开始写,过程很简单。”袁亚湘说,“他相信我们,我们也相信他,这是一个彼此相信的过程。”

在袁亚湘看来,互信互助的纯粹态度更有利于图书出版。“编辑向科学家约稿,提前预估或沟通交稿时间后,就要充分相信科学家,剩下的事情就交给作者。”

从一本书到一套书

良好的合作经历让袁亚湘有了好选题首先会想到科学出版社,比如他曾主动推动了两套丛书的出版。
2008年,国内外运筹学迅猛发展,为了更好地推进国内运筹学学科和科学研究的发展,担任中国运筹学会理事长的袁亚湘联系科学出版社,希望能出版一套“运筹与管理科学丛书”。

袁亚湘撰写的《非线性优化计算方法》是丛书的第一本。丛书的其他作者都是各自方向领域的优秀学者,他们贡献了该领域的优秀著作,比如贵州大学数学研究所所长俞建教授的《博弈论与非线性分析》、上海大学运筹与优化开放实验室主任白延琴教授的《锥优化的基于核函数的内点算法》、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戴彧虹和大连理工大学教授张立卫合著的《最小约束违背优化》等。

《非线性优化计算方法》封面。

“运筹与管理科学丛书”从2008年开始至今,10多年时间已出版了38册,现在还在陆续出版中。作为运筹学、管理科学、应用数学、系统科学、计算机科学等有关专业的参考书,丛书得到了高校师生、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的欢迎和肯定。
近年来,袁亚湘不遗余力地践行和推广科学普及事业。2020年3月14日是首个国际数学节,也被称为“π日”(Pi Day)。为庆祝这一节日,中国数学界组织了一场面向大中小学生的网络直播科普讲座,主讲人是袁亚湘,主题为“数学漫谈”。这场报告广受好评,线上听众达50余万人。
“当时有很多青少年提问,包括学不学奥数、刷不刷题等,反响很好。”袁亚湘说。线上报告结束后,科学出版社数学分社的编辑找到袁亚湘,希望他把这场报告扩展成一本数学科普书。
袁亚湘欣然同意:“我经常在大中小学做科普,通常是根据不同阶段、不同兴趣的听众做不一样的PPT,以前我没想过出书,现在出版社找到我,我想可以借机好好整理一下。”
2021年,《数学漫谈》出版,袁亚湘用简单易读的文字描述了什么是数学,分析了数学的优美结构和趣味性,凸显了数学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附录中还记录了他与网友的交流问答。
《数学漫谈》封面。

  ?


作为中国科学院学部第三届科学普及与教育工作 委员会委员,在写书过程中,袁亚湘产生了一个想法,希望做一套由不同学科领域的院士主笔的科普丛书,邀请热心科普的院士从大众、学生的视角出发,强化青年人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激发探索科学奥秘的热情。

于是,袁亚湘向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提出这一建议并邀请他担任主编。由此促成了“科学走近公众”院士科普丛书的诞生,《数学漫谈》是该丛书的第一本。

弘扬科学精神的重要载体

在袁亚湘看来,科学出版是传播科学知识的重要途径和载体之一。“我们那个年代,图书可以说是唯一的知识获取来源,现在网络发达,知识越来越多,但作为科学研究的系统记录,科学出版尤其是高端科学专著依然重要。”
袁亚湘印象最深的是在中国科学院原计算中心读研究生时,读到了数学家华罗庚的专著《指数和的估计及其在数论中的应用》、导师冯康先生和石钟慈先生合著的《弹性结构的数学理论》等知名学者的专著和译著,以及《从单位圆谈起》等科普书,这些书都出自科学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在中国的科学出版领域地位很高。”袁亚湘说。
“科学出版还肩负着科学普及的作用。”袁亚湘表示,“不仅传播科学知识,还要弘扬科学精神、科学方法,让老百姓用科学‘武装’自己。这样,大众就不会轻易被伪科学迷惑,可以更科学、理性地思考和判断问题。”
面对当下数字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所带来的挑战,作为作者以及两套丛书的主编,袁亚湘建议从两方面入手。
首先,坚持高端的学术水准,出版精品科学专著,提高在高端出版行业领域的竞争力。其次,统筹规划,挖掘国内优秀科普图书,继续推动“科学走近公众”院士科普丛书等的出版。同时,注重引进翻译最新的国外优秀科学类图书等,激发青少年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袁亚湘表示,随着新技术的发展,知识传播渠道正在发生变化,音视频等电子出版物所占份额将提高,出版行业需要提前思考谋划、做好准备,“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中国科学报》(2024-09-12第3版读书)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极目卫星团队在伽马暴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实践十九号卫星成功发射
科学网APP论文&基金最新活动来了 他们的15年“铸剑”之路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