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严涛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4/9/15 21:22:09
选择字号:
研究揭示创伤后深静脉血栓生物标志物与病理机制

 

近日,西安交通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郭燕教授团队通过整合骨折患者人群的血浆代谢组、蛋白质组和临床表型,对680例创伤后发生和未发生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代谢改变及血液学特征进行了全面分析,揭示了创伤后深静脉血栓(Post-traumatic DVT,pt-DVT)可能的调控机制与潜在治疗靶点,为疾病的早期诊断提供了潜在生物标志物。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通讯》上。

pt-DVT可导致危及生命的肺栓塞发生率增加,是造成创伤后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目前,pt-DVT的诊断依赖于D-二聚体的检测和超声影像学检查,然而D-二聚体水平受多种因素影响,超声检查仅能检测出有明显血液动力学变化以及影像学特征的DVT患者,不能在血栓形成早期对其进行诊断与预估。

研究对骨折患者进行了系统代谢组学和临床表型数据分析,确定了与pt-DVT相关的28种代谢物和2个临床参数簇,开发了一组包含9种代谢物的pt-DVT预测模型。进一步联合蛋白质组学分析,鉴定出214个pt-DVT相关蛋白,发现丙酮酸级联的糖酵解/糖异生-TCA循环的上调可能通过调节红细胞中的活性氧自由基水平来促进血栓形成,提示对该过程进行干预可能是pt-DVT的潜在治疗策略。这项研究系统全面地描述了pt-DVT的代谢失调与血液学特征,通过大规模队列研究确定了血浆生物标志物,并结合蛋白质组学深入了解了改变的代谢途径,为pt-DVT提供了潜在的治疗靶点。

研究系统全面地描述了pt-DVT的代谢失调与血液学特征。(课题组供图)

  ?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4-52262-0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珠穆朗玛峰因何成为世界最高 极目卫星团队在伽马暴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实践十九号卫星成功发射 科学网APP论文&基金最新活动来了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