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实从青涩到成熟,不仅色泽诱人、香气扑鼻,更富含了丰富的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然而,这一过程也伴随着果实抗病性的逐渐降低,使其更易受到病原真菌的侵袭而腐烂。这一难题长期困扰着农业生产和食品安全。
在享受新鲜果实的甜美与营养时,你是否曾想过,这些美味背后隐藏着果实成熟与抗病性之间的微妙平衡?近日,武汉植物园在这一领域取得了重要研究进展。
研究团队通过深入探索,发现果实成熟过程中,表皮的物理屏障如角质层和细胞壁逐渐减弱,同时抑菌的次级代谢物如酚类和含硫化合物也发生降解,导致果实对病原菌的抵抗力下降。此外,成熟过程中糖分的积累为病原菌的生长提供了“温床”,进一步加剧了果实的感病风险。
团队还揭示了植物激素在果实成熟与抗病性之间的调控作用。乙烯和脱落酸(ABA)等激素不仅参与果实成熟的调控,还在果实抵御病原微生物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它们与免疫相关的植物激素如茉莉酸(JA)和水杨酸(SA)等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调控网络,共同应对病原菌的威胁。
果实抵御病原微生物的激素和转录因子调控模式。受访单位供图
?
这一研究成果不仅为我们理解果实成熟与抗病性之间的交互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农业生产中如何平衡果实的品质与抗性提供了科学依据。通过调控植物激素的水平和作用机制,或许可以在保证果实营养和风味的同时,提高其抗病性,减少因腐烂而造成的经济损失。
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JIPB期刊,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人才项目和湖北省创新团体项目的资助。
论文链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111/jipb.13739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