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思辉,实习生 何睿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4/9/4 21:07:49
选择字号:
《开学第一课》上,三位在鄂院士与同学们聊“天”

 

9月1日晚8点,由中宣部、教育部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主办的公益节目2024年《开学第一课》播出。这堂特别的课程以“可爱的中国”为主题,邀请各行各业杰出代表讲述接续奋斗、创新创造的故事。其中,三位在鄂院士的精彩亮相,引发了各界的广泛关注。

湖北科技之光,点亮空天梦想

作为202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武汉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仁通过《开学第一课》的屏幕寄语青少年。他鼓励学生们要珍惜宝贵的学习时光,认真读书,掌握科学知识,为将来为国家、为人民作出贡献打下坚实的基础。

李德仁《开学第一课》寄语。央视截图

  ?

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纺织大学校长徐卫林手中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吸引了观众的目光。这面特殊的国旗,与远在月球背面成功展开的“嫦娥六号”月面国旗遥相呼应。“我身边的这面五星红旗,和月球上的那面一模一样,它是离月球最近的一面国旗。”徐卫林院士向同学们介绍道。月球上无风无雨,但是国旗需要对抗月面强烈的紫外线和极端温差。

徐卫林揭秘了背后的科技奥秘:为了应对月球极端的环境条件,科研团队通过深入研究月壤成分,创新性地利用玄武岩石头材料,经过高温熔融拉丝,最终制成了这种高性能的纤维材料。这些纤维粗细约为发丝的十分之一,却坚韧无比。

徐卫林进一步介绍了玄武岩纤维的广泛应用前景,将花岗岩纺成纱,织成布,未来可能用于制作登月宇航服和月球建筑材料,其耐酸碱、耐高温、耐腐蚀的特性让人充满期待。他的讲述不仅让学生们领略了科技的魅力,更激发了他们探索未知、勇攀科技高峰的热情。

徐卫林在《开学第一课》。央视截图

  ?

紧接着,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教授丁烈云带着他的“华科造”月壤砖登上了“讲台”。他通过生动的展示和详细的讲解,向同学们揭示了月球建房的奥秘。

想要在月球建房,用月壤如何?月壤和月壤砖具有多种特性,月壤砖含有多种矿物质,因此要采用不同的烧法。丁烈云团队通过模拟月球环境进行真空烧结实验,成功烧制出强度超过混凝土的月壤砖。

月球建房不仅需要先进的建筑材料,还需要创新的建筑工艺。丁烈云提出了两种可能的方案:一是利用机器人进行月壤砖的砌筑;二是采用3D打印技术直接在月球上建造房屋。这些前沿的科技构想让同学们大开眼界。

丁烈云还透露,今年10月,这批月壤砖将搭乘天舟八号前往空间站进行为期三年的暴露试验,以验证其在极端太空环境下的耐久性。

丁烈云在《开学第一课》。央视截图

  ?

关注科研动态,聚焦荆楚星光

中国科学家们奋发有为,敢为天下先。《中国科学报》以深刻的笔触、详实的报道见证着科技发展的坚实足迹。

李德仁推动了我国卫星遥感技术的飞跃发展,成功构建了自主可控的国产地理信息技术体系,极大提升了我国卫星遥感技术的国际竞争力。今年6月11日,《中国科学报》以《李德仁:苍穹之上,擦亮“东方慧眼”》为题,报道了他建设“东方慧眼”星座计划的决心。

徐卫林致力于破解工科理科化的难题,推动工程教育与产业的深度融合。今年6月4日,《中国科学报》以《这个团队研制的“石头版”五星红旗首次闪耀月球》为题,报道了徐卫林团队研制的“技术含量很高的‘石头版’织物国旗。”

丁烈云带领团队将中国传统制砖砌筑技术与3D打印相结合,创新性地提出了月球上建房子的方案。去年4月11日,《中国科学报》以《月亮上盖房难在哪?中国科学家率先研讨“地外建造”》为题报道了他的太空建造构想,100多家媒体转载。丁烈云向《中国科学报》介绍,地外建造似乎遥不可及,但它是人类科学技术进步的探索需要,也是航天强国的战略需要,科学家应该想得更远一些。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我国卫星数据通信方式迎来重大变革 固体核磁共振新进展!
新生开学,导师:8点要做,3点不要做 3颗火山玻璃珠证明月球1.2亿年前仍活着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