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澎湃新闻 发布时间:2024/8/24 17:25:40
选择字号:
颜宁创办的深圳医学科学院8位研究员亮相,都是谁?

 

8月22日,深圳医学科学院(SMART)在卫光生命科学园报告厅举办新生开学典礼,正式迎来首届SMART PhD Program博士研究生。这群优秀学子将从这里开启新的人生里程,在“高起点、国际化、重交叉、破边界”的人才培养体系中,“医”路向前,勇攀高峰。

深圳医学科学院创始院长颜宁在开学典礼上致辞,她回顾了深圳医科院的成长历程,感叹深圳这座城市的速度、力度与温度,寄望新生们能够携手创造科研的新高度。

澎湃新闻记者注意到,深圳医学科学院官网科研队伍栏目近期更新信息显示,已经有至少8位学者以研究员身份进驻。

他们分别是:资深研究员陈宙峰,研究领域:神经生物学;特聘研究员潘孝敬,研究领域:结构生物学;特聘研究员胡名旭,研究领域:结构生物学;特聘研究员姚园园,研究领域:神经生物学;特聘研究员李美静,研究领域:结构生物学;特聘研究员马晨燕,研究领域:神经生物学;特聘研究员桂龙,研究领域:结构生物学;特聘研究员宿强,研究领域:结构免疫生物学。

深圳医学科学院官网截图

这8位研究员中有多位从海外归来。

例如,去年5月,同样由颜宁领衔的深圳湾实验室就发布消息:曾任美国华盛顿大学终身教授的著名痒觉研究专家陈宙峰已全职加入深圳湾实验室,任神经疾病研究所资深研究员。

深圳湾实验室公布的简历显示,陈宙峰,曾任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麻醉系,精神病学系,发育学系和医学系终身教授,Russell D. and Mary B. Shelden冠名讲座教授,华盛顿大学痒觉和感觉疾病研究中心主任。

他的研究重点为瘙痒,愉悦触觉,共情和传染性行为的分子神经机制,包括神经肽介导的信号传递、慢性躯体感觉编码逻辑、愉悦触觉在情感共情行为和促社交关系行为的功能。

其他7位研究员中,潘孝敬、胡名旭此前在清华大学任职,姚园园此前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任副研究员,李美静此前在马克斯普朗克生化研究所任职,马晨燕此前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任一级研究专员,桂龙此前在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任职,宿强此前在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任助理研究员。

潘孝敬主要运用结构生物学、生物化学、生理学等手段,从事与重大疾病相关的膜蛋白的工作机理和药物作用机制的研究,目前开展的方向包括代谢疾病相关的膜蛋白以及肿瘤-免疫相关的蛋白的研究。潘孝敬博士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Science上以第一作者(含共一)发表文章5篇,以共通讯作者在PNAS,Nature Communications等杂志发表文章7篇。

胡名旭博士长期专注于开发冷冻电镜图像处理方面的理论和算法,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Nature Methods, Journal of Structural Biology, Nature, Nature Microbiology, Nature Communications, PNAS等发表论文数篇。他提出的CryoSieve颗粒筛选方法,极大提高了冷冻电镜的分辨率和效率,使其性能接近理论极限;他还提出了在冷冻电镜中使用四元数表示角度的方法,为精确描述和处理分子结构提供了新视角。另外,胡名旭博士曾首次提出并成功实现了对逐颗粒相位传递函数的精确校正,开发出相应软件THUNDER,显著提升了图像处理的准确性。

姚园园长期从事本能行为的神经环路研究,相关成果发表在Neuron(4篇)和Science 等期刊。

李美静主要研究方向:1.发展cryo-ET技术在细胞到组织的跨尺度样品的高分辨率结构研究;2.研究宿主与病原菌互作的重要生物大分子机器的原位高分辨率结构基础及其功能;3.以结构基础,探索感染性疾病预防和治疗的新方法。

马晨燕博士在神经环路、睡眠、大脑免疫细胞等方面有丰富经验,其科研训练囊括了从分子细胞到神经环路和动物行为,其博士后期间的研究工作系统性筛选了睡眠调控神经环路、解析了大脑免疫细胞对睡眠的调控作用、研究了睡眠状态下大脑皮层的信息传递机制等,相关成果在著名国际学术期刊Cell,Neuron,Nature Neuroscience,Science 等已发表论文10余篇。

桂龙博士长期致力于综合运用多种结构生物学研究手段(如冷冻电镜断层成像、冷冻聚焦离子束、光电联合成像、子断层图像平均等)研究生物大分子复合体的原位结构与功能。

宿强博士在免疫受体的结构生物学研究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以第一或通讯作者身份在Nature发表论文1篇(2024),Science发表论文2篇(2022,2018), 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论文2篇(2021,2018)。以共同第一作者及其他作者身份在Cell Discovery, Cell Research,PNAS等发表论文4篇。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征集|2024基金放榜!你杀出重围了吗 1吨月壤可产50人1天饮水
肉眼可见!JUICE将飞越地球和月球 航迹云带来更多气候变暖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