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蒋子文,邱思宇 来源:澎湃新闻 发布时间:2024/7/30 11:11:33
选择字号:
8年前论文引关注:以129名女研究生为调查对象,分析高校性骚扰

 

近日,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原党委书记兼副院长王贵元被举报强制猥亵一事引发舆论关注。在接获举报24小时内,中国人民大学完成调查,通报称举报情况属实并开除了王贵元。

此外,陕西师范大学、山东理工大学、太原科技大学等高校也相继有教师被举报涉性骚扰、家暴等师德失范问题,各高校随后也发布声明介入调查,并对涉事教师予以处理。

在此背景下,一篇8年前刊载于《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的研究文章《高校性骚扰:特征、现状、成因与应对机制——以女研究生为重点的实证分析》受到关注,在高教圈内被广泛转发。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注意到,该文被纳入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西部项目,作者为从事教育管理心理研究的时任西华师范大学副教授李佳源和西华师范大学管理学院的方苏宁。

文章称,高校性骚扰危害深远,是为一类特殊的性骚扰,其中女研究生又是遭受性骚扰的重灾区。该研究以四川、安徽两所高校的129名女研究生为调查对象,尝试提炼归纳高校性骚扰典型特征。

研究中,作者将“高校性骚扰”界定为“教师在性欲和性的认同方面滥用权力,对学生以肢体行为、语言文字、音像电子信息等方式实施的侵权行为,妨碍和损害学生充分享有教育的福祉、氛围和机会”。


文章表1显示,在回答何为高校性骚扰时,研究生对“以威逼利诱的方式要求发生性关系”属于性骚扰范畴的认同度最高,达到92.2%;其次有58.9%确定“制造没有必要的身体接触”属于性骚扰;而对“导师发送暧昧挑逗信息”“长时间注视敏感部位”以及“强制喝酒与陪酒”持非常认同态度的研究生,要么未过半,要么不到六成;“二人独处时,交流话题多涉及私人生活”及“对个别人表现出超乎寻常的兴趣、关注与关心”的认同度,多处于比较认同和不确定之间。

作者认为,“女研究生对高校性骚扰认知不完整,概念窄化,对其丰富的表现形式缺乏应有的敏感与警觉,如特殊的关心往往是高校性骚扰惯有的节奏,为进一步性骚扰埋下伏笔。”

在该研究调查中,承认自己遭遇过性骚扰的女研究生仅占近7%,认为自己周围的同学或在其他高校读研的朋友遭遇过性骚扰的则达32.56%。

对此,作者认为“调查结果与高校性骚扰典型特征中的高度隐蔽性相符,只有研究者采取迂回投射的发问方式才能更多地接近真相。性骚扰在高校女研究生中一直藏而不漏,因此投射在他人身上的32.56%的数据更接近事实”。

通过进一步访谈,作者发现,若是厘清高校性骚扰概念与表现,那么无论是本人还是周遭人遭受性骚扰的比例都会显著升高。


面对高校性骚扰,女研究生通常是如何应对的呢?该研究调查发现,女研究生遭遇性骚扰选择躲避的高达64.3%,排在第二位的则是沉默。

在作者看来,“究其原因,还是因为高校性骚扰表现尤其弹性、手段多元、实施条件便利等特征以及高校防范应对机制缺席所致。”

关于高校性骚扰的危害,该研究调查结果显示,68.2%会对教师角色产生偏见,降低人际信任;53.5%的人认为自身的爱情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会受影响;66.7%的人认为遭遇性骚扰学业受到影响,会降低环境安全感。

作者分析称,“若高校教师不仅不是社会道德的示范者、公平正义的维护者,反而扮演了性骚扰行为人的角色,研究生的信念会被破坏甚至颠覆。这种信任体系的崩溃和道德底线的失守,会让被骚扰的学生丧失自信,冲击自身原本构建的价值体系,通过破坏学生价值观影响社会价值体系的建成。”

该研究还从五个方面分析了高校性骚扰的成因:

其一为“两情相悦”——超越师生关系伦理的自然生理说。该理论认为,性骚扰产生的原因在于人们之间的一种天然的、生理上的性的吸引。在李佳源、方苏宁两人的调查中,59.7%的人认为是女生对研究生导师的仰慕心理所致,38.0%的人认为性骚扰发生源于女生不自重,难以抗拒两性间自然的吸引,是双方的自愿行为。

其二为“无知无畏”——女生性生理成熟与性教育严重滞后的反差。该研究调查发现,64.3%的研究生倾向于认为研究生性知识教育、性心理教育及相关法律知识教育不足是性骚扰发生的一大原因,还有73.7%的人认为研究生缺少足够的防护意识和自我保护手段。

其三为“威逼利诱”——脱缰的导师权力:以权谋性。该研究调查结果显示,78.3%的研究生非常认同是由于研究生导师权力过大,垄断学术资源,学校对其缺乏相关的监督与管理,从而导致性骚扰事件频发,众人知之却甚少。文章同时强调,“师道尊严”“尊师重教”是长久被推崇的理念,这更为研究生导师增添了无形的权力。

其四为“一团和气”——支持性骚扰的高校组织文化氛围。文章指出,目前中国高校不仅缺乏防治性骚扰的组织文化氛围,更有支持性的组织文化氛围。作者举例称,导师对女研究生有不恰当的性别角色期待,以性的角色而非学生的角色对待女生被合理化、最大化。

其五为“无拘无束”——师德监管考核机制不健全。调查数据显示,高达87.3%的人认为导师师德低下,道德底线失守是性骚扰原因之一。而与此同时,78.3%的研究生认为高校研究生导师监管考核机制不健全,未将性道德纳入考核范围,才致性骚扰事件频发。

文章最后,作者建议从五个方面入手构建常态化的高校反性骚扰机制:落实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具体实施办法,完善导师监管考核体系;在高校内外建立多维度的法律保障机制,推进校园依法治理性骚扰;探索与建立高校专门反性骚扰机构,畅通学生性骚扰投诉求助渠道;普及推广“反性骚扰”教育,完善相关课程设置,澄清认知误区;拓展完善高校心理咨询中心功能,重视专业性疏导性骚扰受害者。

值得一提的是,该研究调查发现,研究生面对性骚扰的其他应对方式中,求助学校相关管理部门的人只有26.3%,表现出求助学校无门的感受;同时,在反性骚扰途径中有86.1%的人认为有效制止高校性骚扰的对策之一则是设立处理性骚扰的专门机构,畅通性骚扰投诉渠道,反映了学生对校内相关投诉求助渠道强烈的渴望与需求。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韦布观测到巨行星 烧毁的卫星正在污染大气
数百个包含种族歧视的植物名称将被改变 平均每棵树干中都有超过1万亿个微生物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